拳头师
传教拳术与武艺的师傅。通常也具备狮艺与传统医药的知识,与台湾汉人庄社的武馆组织有密切关系。清代以来,村庄的“头人”会号召男性子弟参加武馆组织,学习太祖拳、白鹤拳等传统拳术,一方面作为村社自我防御的组织,一方面配合村庙祀神活动出阵表演,狮阵、宋江狮阵、龙阵。 武馆都有堂号,勤习堂、振兴社、同义堂、英义堂、集英堂等都是常见的堂号;清代台湾武风较盛,与武馆不无关系。武馆的堂主有时就是拳头师,也有堂主只是出钱出力的头人,自己并未习武。有些武馆是家族事业,传习祖传的拳艺;也有家业大者聘请拳头师在家中教授自家子弟,进而成为庄社的武馆。一地的拳头师,最初是外聘居多,日久庄內习武有成的人开始教授功夫,便以庄內自传的方式,一代一代传习下去。一个师傅可同时在许多地方传馆,并教道徒弟成为拳头师。台湾中部同义堂的开山祖师罗干章武艺超群,其徒子徒孙在彰化县和南投县各庄社传馆甚多。 农业社会中,拳头师常在外传馆,走江湖的人必须十八般武艺俱全,如伤科医药、草药知识等,少数的拳头师兼具择日、堪舆的知识,甚至阉豬、阉牛的技术等。现今社会,许多拳头师开设国术馆,为人治疗跌打损伤或推拿等,在主流医疗外,提供民俗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