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3首写端午节的极品诗词

发布:小伊伊 时间:2022-09-26 08:26:33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挂菖蒲艾草、赛龙舟、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不过一般说法,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

关注我,和我一起来欣赏3首写端午节的极品诗词,赛龙舟吃粽子,感慨万千,留名千古。

喜欢文章的朋友,记得点赞和分享哦。

第1首,《端午感兴》: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诗的作者是南宋末年的忠臣文天祥。文天祥忧心国事,用生命对抗元军,无惧死亡,只要“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文天祥发现楚地的百姓还在玩闹赛龙舟,一点也没有亡国的忧患意识,忍不住发出了“楚人犹自贪儿戏”的叹息。

文天祥的这种感慨,与杜牧《泊秦淮》如出一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显然,对文天祥来说,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是十分心痛的。

赛龙舟一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可是逐渐就变味了,变成了老百姓的娱乐玩闹。

太平时候,娱乐玩闹赛龙舟,不但没有毛病,而且是好事。但危难关头明明有比赛龙舟纪念屈原更重要的事情,明明可以训练百姓抵抗元军,却将时间精力浪费在无用之事上,这是文天祥最伤心难过的。

并不是说文天祥不尊重传统,不纪念屈原,而是因为文天祥认为,真正纪念屈原,不在于赛龙舟这种形式,而在于“忠君报国”的实际精神。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这两句说明了宋兵抵抗元兵的不力,说明了当时国事的危急。正因为事态紧急,看到老百姓们只顾着贪玩,文天祥的孤独与痛苦,可想而知。

虽然文天祥非常失望,但是文天祥并没有就此放弃老百姓,没有选择独善其身。文天祥是孤独的英雄,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责任。

整首诗虽然写的是端午节,却体现着文天祥忧心国事、希望唤醒民众的伟大情操,足以令人佩服无比。

第2首,《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采衣君自乐,白发我何堪。静味瑶华句,闲思玉柄谭。报之长命缕,祝庆在图南。

这首诗是五代时南唐国诗人徐铉所写。徐铉是博学多才的大才子,属于当时文坛上的名流。

在端午节的时候,徐铉接到了“李秀才”的一首诗。虽然对面只是一个秀才,但是徐铉还是挺有情面的,居然给李秀才写了一首“和诗”。

角黍就是粽子,前两句诗点明了五代时期过端午节的习俗。因为每年都是吃粽子、喝菖蒲酒,所以这些习俗都已经非常熟谙了。

采衣君自乐,这是用“彩衣娱亲”的典故。

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对父母很孝顺,他已经七十岁了,还穿着五色斑斓衣,像小孩子一样故意摔倒,以此博得父母的一笑。后人用“彩衣娱亲”作为孝养父母的典故。

这一句是说李秀才年纪青,懂得孝顺父母,借此引出下一句的对比。“白发我何堪”,徐铉感叹自己年纪老了,思绪悠悠,难以胜情。

静味瑶华句,闲思玉柄谭。因为这首诗是给李秀才的和诗,李秀才把诗寄送给徐铉,徐铉所也得说一些客套话,恭维一下,用了“瑶华句”的美称。

最后两句诗,“长命缕”,是古人端午时系于臂上以祈福免灾的五彩丝,寓意消病消灾。“图南”则用了《庄子》“图南”的典故,寄望李秀才今后能够施展才华,能够长鸣。

这首诗文采相对一般,但是给后人揭示了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而且作者把自己“白发我何堪”的感慨巧妙写出,体现了老年人独有的心境,还是很极品的,实在耐人寻味。

第3首,《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群玉。诗写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赛龙舟的健儿们像闪电一般出击,色彩鲜明的龙舟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夺目。周围百姓大声嚷闹,湖中浪头飞天而起。


(⊙_⊙;)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