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妈生
七娘妈的生日,指农历7月7日。七娘妈的信仰来源,有人认为是“七星娘娘”,就是北斗七星的配偶神;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源自于织女神。民间相传7月7日这晚,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会渡河相会。 织女神受到崇敬,可溯源到《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而后代的《纬书》:“织女,主瓜菓丝帛珍宝。”已为织女神增添丰富的形象。随著七夕观星、乞巧、祈求姻缘的风俗流传,织女神在民间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成为女性的信仰对象。 现代民俗学者娄子匡认为随著牛郎织女故事的转变,织女的身分变成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她下凡和孝子董永结婚,后来又把孩子送还给董永,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的七娘妈,掌管保护幼儿的神职。台湾民间信仰中,七娘妈专门保佑16岁以下的幼童。通常在幼儿周岁前后,往寺庙向七娘妈(或注生娘娘、观音、妈祖等)祈愿,请求保佑,直到16岁成年,才在七娘妈生这一天取下古钱红線,举行“做十六岁”的成年礼。 在七娘妈生这天,凡是家中有幼童者大多会在黃昏时,在家门口摆供桌拜七娘妈,供品包含软粿(汤圆,中心以指压凹)、圆仔花、雞冠花(为求多子多孙),或供茉莉花、指甲花(凤仙花)等香花;另供生果、白粉、胭脂、香水、镜子、针線、雞酒油饭(糯米饭、胡麻油、酒、雞合煮者)、牲醴等;家有成年者,另须以粽类、面線、七娘妈亭(色纸制,二尺多高亭座,拟为七娘妈神居)盛祭。祭后烧金纸、七娘妈衣(五色纸制的纸钱),同时将七娘妈亭焚烧献祭,称为“出婆姐间”,代表儿童已成年。“婆姐”通常是十二个女神,也就是七娘妈的侍神,和七娘妈共同保育幼童。 在七娘妈生这天,也有另备雞酒油饭在幼童的寝室供祭,称为拜“床母”;“床母”也是保护儿童的神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