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的一生简介(正史上汉昭帝是怎样的人)
关于汉昭帝刘弗陵,了解历史的都知道他的身世堪称传奇,他的生命十分短暂,他的婚姻绝对是一场悲剧,但他为西汉所做出的的贡献谁也抹杀不了!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21岁便早早病逝,在位仅仅13年,但他却把满是疮痍的西汉尽力地挽转过来。
班固在《汉书》中写道:“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
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
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
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
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
何为“昭”?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声闻宣远曰昭;
威仪恭明曰昭;
明德有功曰昭;
圣问达道曰昭;
圣德嗣服曰昭;
德业升闻曰昭;
智能察微曰昭;
德礼不愆曰昭;
高朗令终曰昭;
遐隐不遗曰昭;
德辉内蕴曰昭;
柔德有光曰昭。
“昭”之谥号,刘弗陵得之半点不虚!
但是这短暂的一生,他没有负了大汉,却负了自己!
身世传奇:孕14月降生,昔尧帝也是孕14月
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幼子,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长子刘据是皇太子,但却因为巫蛊之祸殒命;
次子刘闳封齐怀王,年少病逝无子嗣;
三子刘旦封燕王,因不满昭帝而造反,后兵败自杀;
四子刘胥封广陵王,与刘旦同母,在宣帝在位时诅咒宣帝被察后自杀;
五子刘髆封昌邑王,在位11年其子刘贺为汉废帝;
刘弗陵是最小的儿子,也是刘彻最喜欢的儿子。
刘弗陵出生时,刘彻已经62岁了。
刘弗陵的亲生母亲赵婕妤,也是个传奇人物。
据说赵婕妤出生之时就双拳紧握,无法松开,十几年过去了,还是无法松开。
汉武帝巡游之时听闻此事心生好奇,便想一探究竟,便派人将赵婕妤带到他眼前。
看着面前少女紧握的双拳,汉武帝好奇,便上前拉住她的手轻轻一掰,很奇迹的是赵婕妤的手就伸开了!
汉武帝很高兴,认为此美貌少女与自己有缘,便带回宫中,称为“拳夫人”。
汉武帝对这个“拳夫人”很是宠爱,还特意自创了一个名号“婕妤”,封她为“赵婕妤”,地位仅次皇后。
这没过多久,汉武帝赐赵婕妤入住钩弋宫,此后历史上便有了个“钩弋夫人”。
这钩弋夫人着实与众不同,出生后便一直双拳紧握直到汉武帝出现。
怀孕10个月孩子还不出生,竟然一直14个月才出生。
这件事不合常理,当时闹出了很多风言风语,可是汉武帝却未在意,反而很高兴。
汉武帝说:“昔日上古贤君尧帝也是怀胎14个月生下的,想不到我的儿子也是如此。”
高兴无比的汉武帝更是把钩弋夫人产子的宫门命名“尧母门”。
而承载着汉武帝满心欢喜的小儿子,也被取名刘弗陵。
儒家经典《中庸》中有言:“在上位不陵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大帝给小儿子取名“弗陵”,便是给予了刘弗陵“一旦为君不以上欺下”的期望。
可见,汉武帝对刘弗陵的喜爱和期盼很高。
刘弗陵即位后,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甚至因为“陵”字百姓不好避讳,特改名“刘弗”,字“不”。
被定储君,母亲被杀
征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刘弗陵6岁了,看着众多儿子,汉武帝认为只有刘弗陵很像他小时候。
聪明智慧的刘弗陵还不知道他的父亲有意将大汉江山交给他。
汉武帝似乎知晓自己大限将至,大汉江山需要人继承,而其他儿子皆是不可托付之人,似乎只有小儿子能够担得起来。
他也相信这个像尧帝一样孕育14个月才出世的幼子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但幼子实在年幼,于是汉武帝就开始为他的小儿子铺路。
先是命内廷画工绘制“周公辅成王”的图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以暗示群臣自己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还为刘弗陵选择了几位股肱之臣来辅政。
又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出现太后专权的隐患,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赐死了。
亲生母亲被父亲杀了,刘弗陵心知肚明,也有可能亲眼所见。
但是年幼的他无从选择,从他被选择成为皇位继承人的那天起,他就不再为他自己而活,他的一切都为大汉江山而生,包括他的亲人他的生命!
其实,刘弗陵很幸运,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的父亲在临死前努力地为他铺好所有的路。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病重,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皇太子。
次日,汉武帝诏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
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刘弗陵。
二月十四日,汉武帝病逝。
二月十五日,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
至此,八岁的刘弗陵便担起了大汉江山,他不负父亲所望力挽江山,却负了自己。
上官氏6岁封后16岁守寡,昭帝霍光联手平叛乱
刘弗陵登基之后,幼小的他常常站在宫墙之上远眺,看似繁华的大汉江山,却内里糜烂不堪。
他虽然小,但是对于大汉所面临的困顿他都知晓。
父亲给他留下的大汉江山,早已不堪重负,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大汉危矣!
汉武帝时期施行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
虽然充裕了国家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
但是这些政策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阶层的利益。
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
本来强盛的大汉江山,在经历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巫蛊之祸等一系列事情后,社会矛盾越发严重,社会经济越发滞后。
虽然汉武帝晚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下了“罪己诏”,也尽力弥补了,但是他已是暮年,而且一年之后便薨逝了,许多补救措施还未来得及实施。
现在,刘弗陵很清楚他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才能挽救大汉。
此时,汉武帝留下的几位辅政大臣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霍光,刘弗陵遵照汉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
霍光继续延续汉朝前四位皇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更进一步的轻徭薄税,这些政策都很大程度地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始元四年(前83年),刘弗陵十二岁了,鄂邑长公主张罗的为弟弟选皇后。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打算让年仅六岁的上官安的女儿上官氏入宫,做刘弗陵的皇后。
此时的上官安已然是霍光的女婿,上官桀是仅次于霍光的权臣,上官家的权势与财富自是不可言说。
但是上官家还不知足,他们想要得到更大的权力,甚至是皇权也不为过。
霍光对于上官家让年仅六岁的外孙女入宫当皇后一事并不支持。
一是觉得外孙女才六岁,而且昭帝也还年幼不过才十二岁,不急于考虑立后之事。
二是,虽然上官家与霍家是姻亲,但是各自还有各自的利益,若是上官氏入主中宫,那霍家必然会受到影响。
遭到霍光反对的上官父子并不死心,他们又想起了另一个人,就是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
上官父子许诺丁外人,若是上官氏顺利当上皇后, 就让丁外人封侯封爵。
丁外人很是兴奋,能够封侯封爵,不再靠女人,丁外人很是乐意帮忙。
鄂邑长公主很宠丁外人这个情夫,对于丁外人所提的建议,更是没有不理睬,反而认为情夫的推荐准没错。
于是,六岁的上官氏便被召入宫中不久便立为了皇后。
六岁的上官氏还是个天真懵懂的小姑娘,她并不知道自己此一生便被锁在了深宫大院,还在十六岁的时候便失去了丈夫,成了皇太后,刘病已即位后她又被奉为太皇太后,十六岁的她便成了太皇太后。
她的一生,算不上幸福,但却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深宫之中,一个小女孩孤寂至中年,守寡40余年,她心中的悲伤诉与何人说?
对于立上官氏为后,刘弗陵虽然不怎么愿意,但他也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默默接受了,对于他而言,此时最重要的事是大汉江山的繁荣昌盛。
还有,刘弗陵深知上官氏不过是上官家拉拢权贵的一枚棋子,他虽然不喜欢,但也是深感同情,对于上官氏虽然漠然但也叮嘱宫人好生照顾不得怠慢。
再说,立上官氏为后是鄂邑长公主提议的,对于这个抚养自己长大的长姐,刘弗陵心生感激,所以只要不是很过分的,刘弗陵都是依着的。
上官氏被立为皇后,上官父子俩很高兴,也很感激丁外人,为了感谢丁外人,二人便一遍又一遍地去霍光面前,求霍光同意为丁外人封爵。
但是霍光并不同意,霍光以“无功不得封侯”驳回。
不同意就是不同意,管你是什么上官家还是丁外人还是鄂邑长公主,我也不怕得罪你们。
霍光的不近人情,让上官父子很恼怒,便恨上了霍光。
鄂邑长公主得知霍光不同意为自己的情夫封爵,也对霍光恨得牙痒痒。
另一边,御史大夫桑弘羊自恃功高,便为家中子弟求官,却被霍光拒绝。
且二人的政治主张有严重分歧。
霍光认为大汉江山此时应该休养生息;
但是,桑弘羊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更习惯汉武帝那种好大喜功的做法,而且也制定策划了一系列盐、铁、酒等收归国营的大事。
二人政见不合,便敌对了起来。
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刚刚亲政的刘弗陵下诏:
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
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双方就民间疾苦的原因、对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等多方面展开了激烈交锋。
史称“盐铁之议”。
会议虽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可见能够有魄力下此诏,年仅14岁的刘弗陵,他的智慧不可小觑。
而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不满刘弗陵为帝,心存怨恨,而此时刘弗陵还亲政了,所以他更加着急了。
于是,这几股与霍光和刘弗陵敌对的势力悄然联合了起来,试图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
此时的大汉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已然渐渐恢复生机。
看着刘弗陵已经亲政,燕王刘旦、上官桀也加紧了他们的政变准备,不然等到皇帝羽翼丰满,他们再想行事便会困难重重。
燕王刘旦为了夺取皇位,前后派遣了十几人让他们带着大批金银珠宝,先后贿赂了鄂邑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
上官桀等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昭帝刘弗陵,捏造说:
“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
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
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
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
还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
当时,吏民上书言事都是霍光先行批阅的。上官桀只有等到霍光休假或沐休时,才能代替霍光处理奏章。
于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机,将书信送到了昭帝手中。
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
但他们没有想到,当污蔑霍光的奏折到刘弗陵手中后,刘弗陵就给扣着了,不予理睬。
上官桀他们都低估了刘弗陵对霍光的信任,也低估了刘弗陵为人君的心性。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上朝,想以此看看刘弗陵的态度。
刘弗陵见霍光不在,就向大臣打听,上官桀便乘机回答说:
“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
刘弗陵便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
霍光进宫后便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
却没想到刘弗陵却说:
“将军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
“陛下怎么知道的?”
“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将军你手握重兵,若真要谋反,何须如此大动干戈!”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刘弗陵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此后霍光的辅政地位也得到了稳固。
后来上奏书的人失踪了,官府追捕得很紧。
上官桀等人心生恐惧,就对刘弗陵说:
“小事不值得追究。”
刘弗陵当然知道上官桀的狼子野心,从上官桀把六岁亲孙女送进宫当皇后他就知道,上官桀这个辅政大臣已然心生妄念。
之后上官桀一党仍然派人诋毁霍光,昭帝怒道:
“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佐朕,敢有诋毁他的按罪处置。”
上官桀等不敢再说霍光的坏话。
刘旦上官桀等人看通过刘弗陵是很难除掉霍光,便干脆密谋刺杀霍光。
他们把刺杀地点选在了鄂邑长公主府上。
鄂邑长公主对于霍光阻挠她的情夫丁外人封爵一事早就对霍光恨之入骨。
后来她也求过刘弗陵,希望刘弗陵能看在她抚养他的面子上,给丁外人一个官做做,但是刘弗陵拒绝了,因此鄂邑长公主对于刘弗陵也心生恨意,所以面对燕王刘旦等人的举动,鄂邑长公主也是支持的。
但是,他们的密谋,都在刘弗陵和霍光的意料之中,很快,这场叛变,轻而易举就被刘弗陵和霍光联手平息了。
上官桀等人被处死,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畏罪自杀。
九岁的上官氏因为年龄小,并没有能力参与叛乱,再说她还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并未被废黜。
经过此次叛乱,刘弗陵对霍光也越发信任,但是这份信任也是毁掉刘弗陵的原因之一吧!
叛乱后,刘弗陵在霍光的辅政下,沿用汉武帝末期的严刑峻法制度,重视吏治,大力调查民间疾苦及各种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
还处置纵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等人。
并且先后四次察举贤良,任命杨敞为相,隽不疑为京兆尹等,明经治狱。
因内外措施得当,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也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开始得到了恢复,为“昭宣中兴”揭开了序幕。
霍氏大权在握插手皇帝私生活,昭帝无可奈何未留子嗣二十亡
内乱平定后,霍光得到刘弗陵的全面信任。
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威震海内”,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
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
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
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
这些便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
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刘弗陵知道,霍光对大汉无私心,他能够尽力辅佐他治理大汉江山就很好了,对于霍家对朝廷内外的把握,他已然没有那么在意了。
因为此时的刘弗陵已然知道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只要百姓安康,江山无虞,刘弗陵他无所畏惧,但是他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个梦:携手爱人仗剑天涯。
但是,此一生,他只能为大汉而活,他注定不能做自己,不能为自己活一场。
上官家族被灭,霍家独揽大权,而后宫还有一个流着一半霍氏血液的上官皇后。
霍光为了能有一个流着自己血脉的皇子,他便把视线转到了刘弗陵的后宫,因为他想让上官皇后怀上刘弗陵的孩子。
一个皇帝的私生活却要一个大臣来安排,这对刘弗陵来说是一种难堪也是一种侮辱。
但是刘弗陵无从选择,霍氏权力滔天,此时他不过成了一个傀儡。
为了能让上官氏得到专宠,增加怀孕的几率,霍光还特意不许其他妃嫔有机会见到刘弗陵。
还为了防止刘弗陵看上身边的宫女,霍光还命令宫女都穿上“穷绔”(有前后裆、系带很多的一种内裤,不方便解开)。
自己的私生活被霍光指手画脚,让刘弗陵对男女之事有着一种厌恶。
再加上当时自己的母亲就是死在最疼爱他的父亲的手中时,让他对感情有着一种抵触心理。
霍光以为这样,上官皇后很快就能怀孕了,但是他哪里知道,刘弗陵碰也没碰上官氏。
刘弗陵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知道他二十一岁,他的身体早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疲劳中不堪一击。
只要大汉江山安稳无虞,他就是死了也无妨吧!
刘弗陵是这样想的吧!
史书上对于刘弗陵的死只有四个字:“因病驾崩”。
公元前74年,刘弗陵看了看大汉,想起了13年前父亲临终前的托付。
“父皇,弗陵做到了,弗陵不负您所托,不负大汉,独独忘了自己负了自己,但弗陵无悔!”
坚持13年的刘弗陵,终是离开了他奉献一生的大汉。
他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他相信霍光会守好大汉江山!
对于他的皇后上官氏,他也没有留下一句话,他相信那个聪明的女孩会好好活下去的!
公元前37年,51岁的上官氏在长乐宫去世,后与昭帝刘弗陵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