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故事

拾穗者的作者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油画作品拾穗者欣赏)

都豆瓣 历史故事 2022-09-22 03:24:56

让-弗郎所瓦·米勒(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国知名巴比松派画家。他以简朴写实的绘画手法为特点来描绘其所处时期的农村生活,是法国不可多得的伟大的田园写实画家之一。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在其所著的《米勒传》中谈到:“从来就没有哪一位画家能够做到像米勒这般,将万物所归依的大地给予如此雄伟又壮大的感觉与表现。”

米勒这一生创造出了无数的优秀艺术珍品,1857年问世的《拾穗者》就是米勒最经典,最能体现其意蕴表达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副十分真实的,却又能够给人以丰富联想的文艺复兴后期法国农村劳动图景的真实写照。

米勒在画作中描绘了一副在法国农村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情景:时值秋季,万物成熟,金黄色的麦田一望无际,麦收过后的土地上有三位农妇正躬着身子十分耐心的捡拾着那些零星的被遗落的麦穗。

当时法国农民遵循圣经的禁令,在收获后的田地里留下一些谷物,贫穷的妇女和儿童可以以此生活,她们身后那堆得小山似的麦垛虽与她们近在咫尺,却与她们无关。

米勒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了他对农民艰苦生活的深刻同情。今天,我将以《拾穗者》为切入点来谈谈米勒绘画时的意蕴表达。

19世纪在法国巴黎出现了一个区别于以往对宗教神话的热衷,而是以描绘现实风景为主的画派。

这一画派的画家大多聚集在巴黎近郊景色十分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子里,终日热衷于描绘那些他们所看到的自然风光,并日渐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型绘画派别,米勒就属于巴比松画派中的一员

1849年,35岁的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年—1875年)举家前往巴黎郊区的巴比松,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他将他在风景画中取得的新突破带入到人物画里。

他十分注重与擅长观察田野、大地,以及那些在上面生活劳作的人们,哪怕是别人眼中极其微小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米勒也能够运用他技艺精湛的画功富有感情地把它表现在画布上,并把这种情感通过画面来传达给别人。

据说站在米勒的作品面前,情感细致丰富的人甚至能够真实地闻到夹杂着牛粪味道的,野草和土地的气息,画面上对于真实景色细致入微的描绘,能从视觉甚至感觉两个角度来使所见者皆勾起对乡村生活无限美好的畅想。

《拾穗者》便是最能够代表米勒绘画风格的经典作品之一,它并没有表现任何富有戏剧性或是故事感十足的场面,仅仅只是描绘了在秋季收获后,一些贫穷的妇人们从田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正弯着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她们后面的大背景是正忙碌着收获的人群和被那些被收割后高高堆起的麦垛。

这三人在外貌与体态上与远处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身着粗布衣衫脚踩笨重的木鞋,容貌谈不上美丽,体态更不好说优雅,她们只是半躬着身子,全神贯注地在田野里寻找那些零散着的、被人收割完后剩余的屈指可数的麦穗。

然而,这幅内容看似朴实无华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米勒在绘画中多习惯采用横向构图法,以此来用景色突出人物。

《拾穗者》中的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三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她们衣服也以其帽子的色系为主色调,米勒用鲜明大胆的色彩来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左侧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光影使她们的神态显得愈发的疲倦与沧桑。

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的身体在超负荷运作了,可她们仍在为了生活而坚持。尽管她们的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被赋予了更加深刻而有内涵的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除了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还没哪位画家能够像米勒这样,用朴实无华、包罗万象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那些再平凡不过的人物。

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是人和大地之间最真诚最亲近的关系,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付出他们辛勤的劳动。

虽然远处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悠然自在的意境,但我们知道现实的田园生活与理想化的田园生活之间有着云泥之别,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也是在预示着受到了来自生存的重压。

正是由于画中带有了耐人寻味的宗教感情,也使得《拾穗者》在意境与情感上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真正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自然、与生存密切联系的伟大的作品。

(四)历经坎坷:

这些解读在今天看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然而,在这幅《拾穗者》刚刚被创作出来的时候,仅就针对它的创作题材与其内容本身,就足以在当时的法国社会中引发一场带有阶级性质的革命。

当这幅作品被在法国艺术沙龙展出后,就立即受到了舆论界的广泛关注。

一些评论家与资产阶级认为米勒带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意图,画面上农妇的劳作传达出了她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将这样的作品堂而皇之的拿到巴黎的沙龙里展出,无疑是底层民众对当时上流阶层权威与特权的挑战。因此甚至有人讥讽米勒的作品中暗含着引导法国农民暴力革命的征兆。

面对这些言辞十分过激的评价与批判,米勒为自己的艺术作品作出了解释与辩护:“有人说我否定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可我在乡村发现了更多比它本身景色更美更有情感的东西——永无止境的生活。”

米勒相信:“艺术是一种富有神圣爱意的使命,绝不是充满嫉妒与恨意的使命。当它表现穷人的痛苦时,并不是意在向富人阶级宣泄心中的仇恨亦或是抱怨命运的不公。”

他所要做的事,只是尽力去弄懂如何用自己那平凡细微的笔触来尽可能多的表现出内心崇高的理想,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蕴藏着真正能够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要将这一切和谐、自然地表现出来,不仅仅需要画家的眼睛和手来机械的绘画,更需要他投入他的整个身心。

《拾穗者》是米勒在对前方艺术道路感到迷茫时期的代表作,米勒在画中初次使用写实主义手法

其简洁扼要而又功底扎实的素描功底、对色彩的恰到好处的把握以及在风景处理上对于那些不必要部分的省略之处尤其引人注目。

画中马车、马、房子、杂草等背景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这幅和谐画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米勒在这幅画中,呈现出英雄史诗般的崇高意境,反映出了法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贫富差距分化,表达出米勒对于那些极度剥削农奴的资产阶级的愤恨以及对于那些贫苦的农民的无限怜悯与同情。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