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魏国简介(三国演义魏国历史和代表人物介绍)

走天涯 历史故事 2022-09-20 11:41:53

虽然汉王朝于公元220年前尚未灭亡,但曹操从公元3世纪初年起就在渭水流域和中原执掌实权,史学家可以把魏王国的开国时代定为210年。

当时,曹操以有利于他的形势,而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他的野心促使他去征服长江流域,但公元208年爆发在湖北长江流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却标志着对他这种扩展政策的遏制。

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迫使曹操遭到惨败,形成了中国分裂成三国的三足鼎立局面之前奏。这一国就是曹魏、由刘备建立的蜀汉和的孙权建立的吴国。

曹操实施的政策与以汉未文化界的强大力量形成的倾向相吻合,这种倾向是典型“法家”的,也就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的。

曹操建立的政权具有一种军事专制的表象。这种新政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便是设置了大批屯田。在一个农民起义和内战导致农业生产明显衰退的时代,这种制度符合经济和税收的需要。

所以,曹操创设的屯田与西汉时代的屯田不同,它们并非始终都由农业屯卒垦殖,而是由失去土地的农民居住。

这些屯田并非全部位于北方边陲,而是一直扩大到了帝国内地。在豫东有些规模很大的屯田,共包括数万人口,人们甚至在淮河流域也会经常发现这类屯田。屯田客要被迫接受一种准军事组织,从国家手中接受农具和耕畜。

▲演员扮演的曹操

农屯的创设和扩大,有助于启动经济和加强军事防御。它们与一种巨大的重建努力同时出现,即排灌水利工程、建造水库等······

但它们也有一种更为重要的目的,即重新掌握那些摆脱了国家控制,并趋向于定居在地主富户家中的流民。

曹操是一个太监收养的孙子,与汉末的望族没有任何血缘联系,他极力损害那些在189年杀戮宦官之后,立即强行登上舞台的乡绅大家族的利益为前提,而加强自己的势力。

曹操的军队最早是由雇佣兵、旧土匪和流民、汉人和胡人组成的一种大杂烩。他正是依靠这些军队而获得了其全部权势。

为了确保其正在形成的帝国能有正常的征募兵源,曹操设立了职业士兵家庭“士家”,他们只能彼此之间通婚,慢慢地也可能会形成一种军事等级或种姓。

完全如同过去在秦朝一样,这些人那征战的天职,受到了授予尊号和物质利益的诱惑。

但曹操根据更广泛地利用在中国北方定居的旧游牧民的作用而重新改组了其军队,正是他们为他提供了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最熟练的骑射手。

大量的征募以及对于草原部族的偏爱,加快了同化的过程。在4世纪初叶,当已经汉化的旧游牧民,在中国北方形成独立王国时,这种同化的影响已经昭然若揭了。

▲战场上的曹操

曹操政策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加强了刑法,这是对后汉时产生的法纪松弛现象作出的反应。

正是在曹操死后,由其子曹丕于公元220年宣布登基而创建的曹魏王国,对在汉代四个世纪中所完成的法律事业作了首次总结。

魏国的“新律”在中国法律史上标志着一个重要时代。它启发影响了于泰始年间的268年颁布的《晋律》的编纂者。

《晋律》要比汉律详细得多,共2926款。它后来又由两位著名的法律诠释人作了疏议。其中一个就是杜预,他是一个以其工匠之才能和注疏《左传》而闻名的人物;另外一个人是张斐。

曹操及其继承人所创大业之特征,是对政权的效率及政治集权的关注,这一切都表现在选择一种晋升官吏的新制度中。其目的在原则上是惠顾优者和确保公正的选择,其具体做法是把所有官吏们分成九品。

但这种制度很快就变得有利于那些得以在军功中出人头地的世族了。

事实上,对于曹氏家族的危险,恰恰正出自这个新阶级。如果根据司马家族的例证来看,那么这个阶级地位的高升似乎是相当快的。

如司马炎,其祖父曾在四川主持了对蜀汉的多次远征,摧毁了由公孙氏在辽东建立的独立王国,其父组织了魏国的军队并统率这支军队于263年灭掉蜀汉国的军队,两年之后便在洛阳夺取皇权,从而创建了新的晋王朝。

▲激烈的战场

蜀汉国和吴国

四川和长江流域的两个短暂帝国的诞生,不仅可以通过汉末的动荡与经济的衰退来解释,还可以通过其地理和社会特点来解释。

这就是长江下游平原上的汉族拓殖地的分裂,使孙氏家族的征战具有了一种独立战争的意义。

所以,吴国中江南望族的影响,无疑解释了229年的迁都,其京都最早建立在长江和汉江的汇合处武昌,后来迁至南京。

从黄巾军起义时代起,这些富裕的移民家族就动摇了中央政权的监护。他们为了自己的防御组织起来,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而向山越人求援,山越人是被天朝的移民驱向高山的土著人,以及前往那里寻求安身之地的流民。

为了使在长江流域出现一个独立国,只要华北的动乱加剧和军民共同联合起来就足矣。一种类似的现象也可能出现在四川

四川是一个富裕而又相对偏僻的地区,那里的土著居民同样也很多。它受惠于汉室帝胄刘备的威望,及其丞相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当吴国受到长江流域最强大望族的联盟统治时,在四川却是中央集权的倾向取得了胜利。

蜀汉如同魏国一样,是一个受“法家"大臣们统治的国家。然而,蜀汉的势力在诸葛亮死后被削弱了,并于263年终被魏国吞并。

▲四川某地

内战和汉化雇佣军的反叛

司马家族的掌权证实了司马、崔氏和夏侯氏等望族掌握国家权力的胜利,可能连政治集权的努力也变得更困难了。

司马家族在夺权之前,就致力于取消由曹氏家族创立并作为其权势基础的屯田。所以,新帝国为了加强自身力量而采取的措施本身就显得根本无效。

从该王朝创始起,27名皇亲都享有巨额俸禄,有权在敕封给他们的疆土上任命自己的官吏,并被允许维持其数目为1500~5000名的府兵。

在十年之前,于279~280年成功地把长江流域统一到帝国版图之内的吴帝国的缔造者,于290年晏驾时,一个贾氏望族的上升导致了贵族及其在各地之门客们的分裂。

这场动乱从291年起,一直持续到305年,并引发了一场真正的内战,它以“八王之乱”而著称,在七年间使宗室诸王们发生内讧。

全国形势从6世纪最初几年起急转直下,而且是继已遭内战蹂躏的地区因旱灾和蝗灾侵表而发生饥荒之后。

此外,定居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并被大批征募人伍的山地民与牧民,利用全面的混乱而反叛,而且还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

▲正在谈判的双方将领

从304年起,一个古藏族的氏族家庭在四川创建了成汉王国,而陕南的匈奴人宣布独立并采取了同一个朝代的名称一汉,后来又称作赵。

元311年,匈奴人的首领刘聪夺取洛阳,长安于316年也在另外一个名叫刘耀的匈奴首领的攻击下陷落。这就是西晋那短命帝国的末日。

公元4世纪初叶,饥荒以及政治、经济和行政方面的混乱肆虐华北,在那里爆发的部族起义又引起了汉族居民的大批外流。当东晋王朝于317年在南京建国之后,这种局面仍在持续。

全国难民潮是以两种平行潮流发展的,其一是从河北和山东向淮河流域、长江下游、浙江和福建流动。

其二是从陕西和山西向长江中游、云南和越南的红河流域流动,河北的少量难民同时也流向了满洲南部。共有一百多万人口就这样于公元4世纪前四分之一年代迁移了。

在这种促进了汉族居民区扩散的现象中,非汉族居民的活动似乎只起过一些次要作用。

此外,如同人们有时所做的那样,把公元4世纪初叶中国北方胡族人的起义暴动,与欧洲在一个半世纪之后所经历的那些大规模入侵互相比较,则不完全正确。

事实上,并非是异族入侵引起了晋王朝的崩溃,或其他几个汉族王朝向长江下游的撤退,其原因首先应该是混乱和灾难。

胡族人仅仅是利用了这种无政府局面,当他们夺取政权时就已经定居在中国中原了。他们远非始终都是粗犷的山人和具有尚武风俗的游牧民,相反却深受汉人习惯、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匈奴人于444~454年向俄罗斯南部、欧洲和东地中海的推进,就如同逊尼特人先前于356年向伊朗的推进一样,都是那些无疑是来自阿尔泰山附近的真正游牧民之所为。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