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经验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在哪

伊秀妹妹 知识经验 2022-09-20 04:01:26

1、老子与孔子,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所开创的道论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和伦理学家,他的教育理论至今仍有巨大的实践意义——他们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而他们又是同时代的人,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至今仍被广为流传。

2、山高水长——孔子与老子的共同之处:作为中 国古代最著名的先哲,老子和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意义深远的广泛影响,所谓山高水长,其名不朽。就传世的经典来看,二人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简列于下:

3、其一,都是有大胸怀大智慧的人,都努力于道而不拘一端。故老子说:“吾道大似不肖,若肖,其细也夫”,而孔子则说“君子不器”。

4、其二,都是心怀天下的人,都以天下为已任,都对人和社会的动变规律作过深刻的阐述和分析,不论其出发点和解决方式 有什么不同,但殊途同归,那就是主张“和”——和谐相处之道。故老子云“和其光,同其尘”,孔子则云“和而不同”。

5、其三,都对时间有很深的觉悟,对时间规律作过探讨。老子云:“天长地久”、“动善时”、“道乃久”、“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不道早已”、“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而孔子也有诸说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使民以时”、“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时,不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日月逝矣吾何之”、“日月逝矣,岁不与我”。

6、其四,都讲求诚信,主张实事求是而为,反对虚伪不实。老子云:“用兵有言,吾不敢为客而为主”、“为无为则无不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也有言:“诚哉是言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克己复礼”、“义以为上,义以为质”。

7、其五,都以为,当人违背了道、德规律时,就一定会遭到失败并承受惩罚。老子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身殃”、“不道早已”;而孔子云:“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8、其六,都有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老子云:“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不敢为天下先”;孔子则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其七,都很注重节俭,反对奢侈祸乱。老子云:“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孔子也以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固孙也,宁固”。

10、其八,都反对盲动妄为。老子云:“勇于敢则杀”;孔子则云:“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铰”。

11、其九,都以为人应顺天应时,不可恃己妄为。老子云:“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孔子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2、其十,都认为人的觉悟有迟有速,人的认识有深 有浅,人的思想境界是存在差别的。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闻道”;而孔子亦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又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唯 上知与下愚不移也”。

13、似是而非——孔子与老子的疑似共同之处:从一些传世经典的记载来看,孔子与老子思想言行似乎还有很多共同之处,但若是细加分析,却发现他们的理论观点和知行始点有根本的不同。

14、孔子与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貌似相同,但其理论本质决然不同。关于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见《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而孔子的理想社会,在《论语·先进》中记载有曾点对他理想社会情境的描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当时孔子脱 口赞道:“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 认同曾点的理想社会模式呢?因为那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大同治世情境!其时天下太平,人民各安其业,君子无事无所事,社会物质极度丰富,社会道德高度普及,那些心忧天下的君 子们至此可以完全放心了,于是都尽情游乐,自由 自在地享受生活。

15、孔子对于“无为而治的”大同治世是极其向往的,他以为那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遥不可及的理想境界。在《论语·卫灵公》中他羡慕大舜说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以为,他的理想社会模式与老子的无为治世是一样的,其实不然。首先是前提不同。老子以为,人类达到理想社会的前提是人人自由自在而不再被人为地分别、区划,人人平等,互不干 涉,没有阶级 ,没有压迫和剥削,王者是为人服务的,其道像水,总是处在人民之下;而孔子以为,人类达到理想社会的前提是“苟志于仁矣,无恶 也”(《论语·里仁》),是“去恶殆尽”的纯粹社会。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