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走出去 向高端进发
问答
问题详情
中国纺织:走出去 向高端进发?问题选编精彩回答!回答时间
2022-08-19 04:45:02精选回答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这不仅要求纺织行业要努力保持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还要求和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从生产加工领域向流通领域延伸,向自主品牌营销延伸,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纺织工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实现近1900亿美元的出口额,约占世界的30%。早在1995年,我国就达到并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的地位。纺织产品“走出去”早已实现,国际竞争优势地位无可比拟。但是,企业“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纺织行业还在起步阶段。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发表观点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实现全方位”走出去“进入国际品牌群体,影响或控制国际的营销渠道,在研发设计领域进行资源整合。”走出去“应往高里走,向高层次走。”
“走出去”,从产品到品牌
产品“走出去”是纺织行业“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和基础。中国纤维制品出口从1978年的24.31亿美元,占世界的3.5%,上升到2008年的1896.24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0%,增长了78倍。从1995年开始,我国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的地位。纺织产品“走出去”,已经将我国打造成纺织制造大国。
企业“走出去”是纺织行业“走出去”的主体。我国纺织企业其实很早就已经“走出去”了,早在上世纪60年代纺织企业就有很多援外项目,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发展纺织产业。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纺织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走出去”作为企业的战略任务,在国外建立起了一批工厂。最近几年,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我国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企业 “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后,很多有条件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上海华源集团2000年在墨西哥投资9220万美元建立棉纺厂,从土建到投产只用了8个月。江苏省投资额最大的纺织服装类境外加工贸易项目——欣兰(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在2006年获我国商务部批准,该海外项目的投资主体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设备、原材料及部分现汇共计投资1650万美元在柬埔寨金边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将国内原材料出口到柬埔寨,生产后再销售到欧美市场。
品牌“走出去”正在起步,是纺织行业“走出去”的方向。温州夏蒙服饰有限公司在2003年被三大国际顶尖男装品牌之一的意大利杰尼亚品牌收购了其50%的股权。这意味着,“夏蒙”这个来自民营企业的品牌将可以通过国际知名品牌的渠道快速进入世界市场,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其国际化的梦想。事实上,与国际品牌“联姻”已成为国内服装企业迈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杉杉”、“雅戈尔”等企业也已经纷纷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和对终端市场的良好把握,和国际品牌“皮尔·卡丹”、“法拉奥”等合作,或独家代理,或共同推出新品牌,据悉,“法派”、“毕士”等服装品牌与“伊藤忠”、“LEE”等国际品牌也已进入合作阶段。
孙淮滨对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进行了分析,他将“走出去”的企业分成五种类型:一是国际援助型,帮助非洲国家建设纺织产业,进行援外项目;二是响应政府号召型,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国家需要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属于政治任务;三是规避配额型,到第三国投资建厂,改变产品原产地,规避贸易壁垒,享受被投资国的关税优惠;四是资源指向型,寻求国际化经营,利用国际资源弥补自身不足,增强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五是跨国配置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全球化下进行资源配置、跨国发展的企业,企业具有全球化意识导向,在战略高度寻求可持续发展。
“走出去”,天赐良机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既带来了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首先,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纺织业部分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过分依靠出口极易诱发贸易摩擦。到境外投资建厂,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可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减少贸易摩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其次,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众多企业估值缩水,包括跨国巨头在内的诸多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危机、经营危机。这给中国企业并购、迅速实现产业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孙淮滨指出,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从全球化背景和金融危机角度来看待“走出去”的机遇问题。
所谓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具体到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全球化就是使资源的跨国配置更加充分,企业无论是投资、贸易、人力资源,“走出去”有更加便利和自由化的环境。中国纺织工业在国际上规模已经足够大了,但是在国际纺织经济贸易方面的影响力、控制力远没有达到与这个规模相匹配的程度。因此需要纺织企业“走出去”,更深层次融入全球化经济格局,到更深层面去发挥作用。同时,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产业提升的问题,需要在技术、品牌、渠道、研发、设计、物流等多个方面来提升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在这些高端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目前高端领域国外资源是非常充分的,国际产业转移并不是把高端领域转移,而只是把加工制造领域进行转移,高端领域、高附加值领域仍紧紧抓在发达国家的手中。纺织产业“走出去”获取更多高端资源,通过资源的获取和整合,提升自己,实现产业升级的目的,现在正是时候。
肇始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危机重创了全球经济,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在发达经济体经济全面衰退的情况下,国外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等问题,使得一些有品牌、有渠道的公司也出现了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甚至有部分企业出现债务危机。这其中金融系统问题是这所有问题的核心,银行流动性不足,无钱向企业贷款,使处于财务危机中的企业雪上加霜。这些企业为了摆脱资金困境,希望中国一些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建立资本关系、合作关系。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品牌和渠道提供了天赐良机。
当然,孙淮滨也提醒有意愿“走出去”的我国纺织企业,在“走出去”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比如,要寻找到有品牌、有渠道同时又有诉求的国外企业;要通过一些信誉比较好、有操作经验的中介机构来牵线搭桥;要具备能和合作或并购对象进行人脉沟通的精英团队;还要有国家给予的信贷支持,可以帮助企业更稳地“走出去”,走向渠道和品牌的高端。
“走出去”,理解要全面
“走出去”是否就是到国外建工厂?“走出去”是否就是进行“海外收购”?利用国外公司的营销渠道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是否是“走出去”?凡此种种,无不关系到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什么是“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是一种进步、成熟、自信和胸怀。不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不走向国际市场,我们就不可能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就必须面向世界,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到国际市场求生存谋发展,提高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孙淮滨指出,要全面理解“走出去”的内涵。从过去产品“走出去”到带有产业转移性质的工业领域、加工制造领域的“走出去”,到国外建加工厂、建工业园。现在“走出去”应该带有全方位性质,企业要通过“走出去”进入国际品牌群体,影响或控制国际的营销渠道,在研发设计领域进行资源整合。使我们“走出去”行为和现象更加立体化、更加系统化,“走出去”要往高端进发,向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走出去”应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为国际援助而出去还是响应政府号召而出去,是为规避配额限制而出去还是为寻找资源配置而出去。在全球化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走出去”应站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战略角度,实现正真意义上的跨国配置、跨国发展,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孙淮滨说:“在企业向更高端领域、向国际知名品牌群体迈进中,波司登公司成为先行者,成为整合国际品牌资源的典范。”在2005年波司登男装就已经进入英国市场,到2008年9月两家波司登男装品牌旗舰店在英国盛大开业。这标志着波司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目前,在英国有80多家专卖店在销售波司登的产品,波司登还拥有一支熟悉当地情况、懂得市场开拓的本土化团队为其国际化成长发展之路服务。
“走出去”,要有风险意识
在谈到有些企业“走出去”并不顺利时,孙淮滨指出,企业向外走一定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获得更多资源的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风险,全球金融危机如果没有全球化来助力,我国企业将不会受到影响。就因为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更大影响,企业走出去是在国外打拼,整个产业链都在国外,将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金融危机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孙淮滨强调,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目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和战争风险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要有应对各种各样风险的准备,“走出去”是门学问。当然如果遇到风险,企业一定要及时同行业协会和当地使领馆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配额时代,为规避纺织品配额限制,江苏某纺织品公司到太平洋岛国斐济建针织服装加工厂。但是,斐济不种棉,只能将国内的面料、辅料运去加工,这就增加了成本。而且,当地多数工人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工作,关键岗位需从中国派驻。此外,斐济工人一周只工作四天半,并且这周在做,下周就去旅游,这让中国纺织企业很不适应。
该公司负责人说:“海外设厂要充分考虑成本收益比。”在外新建、并购公司之前,首先要研究当地法律、税收、福利制度等,还需与政府沟通,聘用熟悉民情的人士。建立公司后,又面临人员聘用——是从总部派驻还是当地招聘?如何监督驻外高管?财务制度如何健全?还有人员培训、文化融合等软环境建设问题。在他看来,“种种成本加起来,如在海外设厂不能达到规模效应,并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
→_→
问题最后更新时间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