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繁体字(汉字源流:说「刀」——翘首短柄,特殊简化)
(一)
《说文》认为「刀」是一个象形字,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刀」的「甲、金、篆」三种古文字,几乎看不出来像「刀」之形,反而跟甲骨文的「人」字有点像:
《说文》:刀。兵也。象形。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是因为甲骨文的「刀」是经过简化的字形,而且简化方法比较特别:保留部分字形。
「保留部分字形」是什么意思呢?
下文,我们一起追本溯源,比较推导,将这个问题讲明白透彻。
(二)
在最古老的商代金文中,有些「刀」字非常象形,比如:商代青铜器【子父癸鼎】和【刀口爵】,铭文中的「刀」字,几乎就是画画了:
汉字造字取像于事物的典型态和常态,古文字「刀」这种形式的「刀具」,其实在殷周考古中非常常见。
安阳殷墟发现的青铜刀: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刀、玉石刀」也是属于这类刀具:
这种样式的刀具在青铜器学中叫做「短柄翘首刀」,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将其分为四式:
好,我们用「商代翘首刀」的实物和「商代金文、商代甲骨文」三者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甲骨文「刀」就是省略表示「刀刃」的部分,留下「刀柄」和「刀背」的笔划:
这就是上文说的简化方法——「保留部分字形」。
在汉字演变历史上,这种简化方法不是很常见,一般人知之甚少。我举个例子,如汉字「易」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进行简化。
古文字的「易」字形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说文》甚至认为是「蜥蜴」的象形:
《說文》:「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
近代以来,甲、金文大量出土,我们才知道,古文字「易」其实是「益(溢)」的本字,保留「益」的部分字形就是「易」。
古文字「易」繁体字形有两种:
1、「壶水外溢」之貌:
2、「一壶水倾注入另一壶」之貌:
后来,对「易」字进行了简化,保留「壶身的一半」和「把手」以及表示液体的「三点水」:
甲骨文是刀笔刻写,写「半圆」很难,有些字形将表示「扳把」的笔划写成了「三角形」:
我用红笔将简化后的「易」字补全,就可以看出省略那些笔划:
「易」的古今字形演变过程:
(三)
综上所述,汉字「刀」其实取像自殷周的「短柄翘首刀」。
最古老的金文「刀」字,几乎就是翘首刀实物再现,可毕竟写字不是画画,是要追求速度的,所以,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古人对「刀」字进行了简化。
由于甲骨文是刀笔文字,所以写曲线最困难,古人省去表示「刀刃」的曲线笔划,保留了「刀柄、刀背」的笔划,也就是甲骨文的「刀」字。
「保留部分字形」和这种特殊的简化方式,在汉字的演变历史中比较少见。「保留部分字形」跟比较常见「轮廓化」的简化方式比较相似(如「龜-龟」就是「轮廓化」),但并不是一回事。
-------------------
参考文献
- 安阳市文物工作队, & 安阳市物馆. (1993). 安阳殷墟青铜器. 中州古籍出版社.页118
- 青铜刀,国家物馆,from:http://www.chnmuseum/zp/zpml/201812/t20181218_28302.shtml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80).<《殷墟妇好墓》. 文物出版社.彩板二0,图版65
- 馬, 承源等. (1988). <中国青铜器>. 上海古籍出版社.页71
- 李学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页852
- 同上注,页371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