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加石读什么(汉字探源:石字为什么还读作dàn?)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石字,有shí和dàn两个读音。读作shí时,表示一种坚硬的矿物质。读作dàn时,则表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石字是怎么从一种坚硬的矿物质演变为容量单位的呢?这要从一种远古的衡器说起。这种衡器就是原始天平,用一个字表示就是“商”字。商字又与石字有什么关系呢?
石字的甲骨文字形有两种,一种是一个三角石头样的象形字,另一种是在前一种字形基础上加上一个口字,楷书写作石字。这里的口字是远古人开采石材留下的坑。或者说,石字甲骨文的第一种字形在后来的文字使用过程中,成为很多字的一部分。
商字是人们根据衡器原始天平创造的象形字,上为提梁,下为一左一右两个石砝码。当称量货物时,人们提起提梁,在提梁一边挂上货物、另一边吊起石砝码,当两边平衡时就可以获得和石砝码同等重量的货物。
商字甲骨文字形有口字的,表示人们在交易时要开口说话,讨价还价。
现在我们所见的甲骨文的创造时间,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这时候,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人们开始尝试着创造发明一些本来没有的东西。同时,为了记录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东西,远古人逐渐创造了文字。原始文字,最初以象形字为主,被唐兰先生总结为“象身、象物、象工”三原则。
象身,指的是把人体的整体或局部描画出来,如人,身,目,手等。象物,指的是除人体之外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如牛,木,石。象工,指的是人造物,即人利用大自然的材料创造的大自然中原本没有的事物,如,匡,耒,刀,斝。
商字就是人使用大自然中的石头、木棍以及人造物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创造出来的新事物——原始天平。
或许商这种原始天平是某个氏族发明的,并成为该氏族的族徽,称为商。创造并掌握了原始天平的商族,可以利用这种衡器,精确称量冶炼铜合金的各种矿物的配比,生产出大量的铜合金,成为青铜器特别繁荣的时代。这也是,商代青铜器大行其道的秘密。可见,衡器原始天平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不但极大地便利了商品交换,而且极大地促进了铜合金冶炼技术的进步。
青铜器主要是锡铜合金或者铅铜合金构成。青铜器的比例,最早见于《考工记》,其中记载了钟鼎、斧斤、戈戟、大刃、削杀矢、鉴燧等六种器物打制时铜和锡的比例。
虽然,由于时间久远,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商”这种原始天平的样子,但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遗物告诉我们,这种以石作砝码的衡器是存在过的。比如,考古学家一直不知道考古中发现的中间有穿孔的环形石器是做什么用的。现在,可以推断,这些穿孔石器可能有多种用途,可以做网坠、纺轮、猎具、装饰等,但同样可以做原始天平的石砝码。这从后来的环权(砝码)、石权、青铜权、铁权的发展变化可见一斑。
原始天平“商”在中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等臂天平,用于称量体积小的贵重物品;一个是不等臂的杆秤,用于称量体积大的普通物品。等臂天平又分为悬挂式天平和托盘式天平两种。悬挂式天平,更接近原始天平“商”的造型。
石字读作dàn,因为石头作砝码,并与官府对衡量器的规定有关。如果,官府规定一斗米重12.5斤,十斗为一石,也就是125斤。这与现代规定1公斤等于2市斤一样。石字读音为dàn,则与扁担的担字有关。过去,一个青壮年用扁担大概能挑200斤左右,也就是两个125斤,即250斤。石字既可以用作称量单位,也可以用作容量单位。而人挑扁担,正好与等臂天平,即“商”字类似。
π_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