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介绍)
世界自然基金会(英语:World Widelife Fund for Nature,缩写:WWF),成立于1961年4月29日(成立时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英语:World Wildlife Fund,于1986年易名,但仍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此名),其标志是一只大熊猫。世界自然基金会最终目标是制止并最终扭转地球自然环境的加速恶化,并帮助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1]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环保组织,活跃于100多个国家。2014年,其资金55%来自私人捐赠,19%来自政府机构(如世界银行),8%来自公司投资。
中文名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在更名为世界自然基金会)
创办人:朱利安·赫胥黎 爱德华·赫尔曼 Peter Scott 盖伊·芒福德博士
类型:公益信托
总部:瑞士、格朗 主要人物:爱德华·赫尔曼 克劳迪·马丁博士
基金会主席:伊米卡·安耀库
服务范围:全球
目标:环保
方法:游说、研究、提供解决方案
志愿者数目:大约4,500人
口号: for a living planet
成立于1961年,总部设于瑞士。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由27个国家级会 员、21个项目办公室及5个附属会员组织组成的一个全球性网络在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开展工作。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之一,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0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9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在全球拥有520万支持者以及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从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6大洲的153个国家发起或完成了约12000个环保项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一个由27个国家级会员、21个项目办公室及5个附属会员组织组成的全球性的网络在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开展工作。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此后陆续在全国八个城市建立了办公室。发展至今,共拥有80多名员工,项目领域也由大熊猫保护扩大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与能源、野生物贸易、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等领域。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