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寒食节和清明节的)
清明节和寒食节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节日,但很多人还是分不清寒食节和清明节,甚至还以为这两个节日就是同一个节日,其实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节日,下面就和见闻坊吾尊号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寒食节和清明节渊源
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隋唐以前,农历三月间带有祭祀意味的节日,其实是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一般在上巳这天去河边举行袚禊仪式,即在水里洗澡,驱除旧的一年里的秽气。《论语》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到后来,人们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边聚会,也就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的习俗,即在野外召唤祖先和亲人的魂。
寒食节和清明节所代表的寓意
寒食节的寓意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清明节的寓意
清明节寓意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每年阳历4月4-6日,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hi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