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崛起前夜

2021-01-28 00:06:04


整个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剧变。

 

在这个剧变的时代,一个大概率要发生的事情会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一如当初中国智能手机的崛起。

 

这是一个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即将崛起的前夜。

 

 

 

2021年的春天,中国汽车产业热闹异常,隔三差五就有行业大事发生。

 

2021年1月9日,蔚来汽车在成都的NIO DAY推出ET7,以1016TOPS的高算力、高线束激光雷达等豪华配置震惊业界,量产车在朝着L4级自动驾驶狂飙突进。


2021年1月11日,百度突然宣布组建百度汽车公司,进军整车制造产业,计划重塑汽车产品形态,成为智能出行时代的变革者。


2021年1月20日,韩国媒体报道称苹果正与起亚谈判合作造车的事宜。

 

对于全球汽车产业而言,一些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包括:苹果汽车将加速面世,华为汽车将加速面世。

 

大量的科技公司,正在杀进汽车产业。

 

在此之前的2020年,全球汽车工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基本达成共识:上汽成立自己的软件公司零束,丰田成立自己的软件公司Woven Holding,大众、长城、长安均要大幅提升其在软件业务上的投资。

 

智能电动化的浪潮正在滚滚而来,百年汽车产业对此已经没有任何疑虑。

 

电动化、数字化和自动驾驶,对于汽车产业而言,相当于三次工业革命,在一个相同的时间段集中在汽车产品上爆发,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产品属性。

 

电动化,使得汽车获得了精确可控的数字化能源和数字化驱动,使得汽车从机械产品变成电气化产品,相当于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也是后续汽车的数字化和自动驾驶得以实现的基础。

 

数字化,本质上是在底层重构汽车的计算和通信架构,让车上的每一个硬件都被虚拟化、在线化和可编程,让汽车彻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终端,并为下一代的交互和应用生态系统奠定基础。这使得汽车从电气产品成为数字产品,相当于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在汽车终端上最集中的体现。智能汽车,无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集中作用下,汽车的产品属性正在从之前的出行工具演变为智能移动空间、移动智能终端、机器人、移动能源中心等一系列新的东西。

 

当产品形态发生变化之后,也意味着商业模式会发生剧变。

 

智能电动车,将会对汽车制造商、共享出行、物流、芯片、通信、能源、互联网、房地产、机器人等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对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而言,为了应对如此激烈的挑战,必须重新认识和打造一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传统车企的核心能力是整车研发和集成,供应链将负责大部分硬件的开发和生产。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新车企的核心能力除了整车研发之外,需要掌握电动化、数字化和自动驾驶三大核心供应链。

 

这是一个极度混沌的时刻,每一家试图参与竞争的车企,都处于建设关键供应链核心能力的初期。

 

与此同时,哪怕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在2020年占新车销量的比例也只有5.4%。

 

这使得大量的智能手机制造商、科技公司、初创企业都蜂拥而入,杀进智能电动车制造产业。

 

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从来没有如此之混沌过。

 

在这个市场,除了原先的跨国车企、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之外,还加入了特斯拉、造车新势力、苹果、华为、百度等新的玩家。

 

此外,滴滴、Uber、Waymo、阿里、美团、亚马逊、腾讯等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进入到产业链。

 

在这样的混沌之中,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危机感更强,转型的决心更加坚决,拥抱科技的动作更加迅捷。

 


 

2021年1月,上汽R汽车宣布旗下的电动SUV车型MARVEL R在获得了SRRC认证的同时,又获得了中国工信部第一张5G网络入网许可证,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款搭载5G通信网络的量产车型。

 


绝大多数人,恐怕都忽略了这个事情的意义——新一代通信网络正在形成,新一代的智能终端即将浮出水面,与之相生相伴的将会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生态。

 

此刻,中国汽车产业情况与2010年左右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情况格外相像。

 

2007年,苹果的iPhone横空出世,2009年,中国启动了3G网络的建设,2010年,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即将席卷中国大地的开端之年,全球手机产业的剧变拉开了序幕。

 

在那个时候,苹果的iPhone已经出到了第四代,诺基亚依然是霸主,但是,在2年之后,三星将会结束诺基亚连续14年的全球销量第一的历史。

 

2010年3月,雷军偷偷地在中关村保福寺桥的银谷大厦成立了一家名为小米的公司,他担心创业失败而不敢对外声张自己“做机”的故事。

 

2010年,余承东还在欧洲销售一个名为Single-RAN的无线产品,一年以后,任正非在饱受手机业务困扰又无法出售脱手的情况下,不得不继续砸钱咬牙坚持,余承东被紧急从欧洲召回,开启了一段智能手机产业神话般的创业史。

 

在十年之后,余承东将再次被推到前台,成为华为汽车的领军人物。

 

敢为天下后的oppo和vivo,还需要一年之后才能进入市场。

 

你很难想象,在数年时间之内,中国本土的华为、小米、oppo、vivo将会高速崛起,外资智能手机制造商只剩下了苹果和三星。

 

2021年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情况,甚至于比2010年时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好很多。

 

在那个时刻,由于苹果在战略上要扼制中国台湾的供应链并在中国大陆代工,使得全球的智能手机供应链从日韩转移到中国台湾再转移到了中国大陆。

 

这是华为、小米、OV崛起的基础。

 

此刻的中国,并不需要苹果或者特斯拉来培育智能电动车的供应链,此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的产业链,也拥有比较完备的数字化、自动驾驶供应链,最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

 

在2010年,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和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比,几乎可以用摇摇欲坠相比。

 

在2021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实力与彼时相比,几乎可以用阵容强盛来形容。

 

此刻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至少有4股势力参与到了全球汽车产业的角逐,并在不同领域取得不同的成就。

 

一股势力是,以上汽、一汽、东风为主的大型国有汽车制造商,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势力,以及传统汽车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但缺点是机制的问题。

 

一股势力是,以比亚迪、长城、吉利为代表的大型私营汽车制造商,这些企业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很强的实力,机制相对灵活,但在智能化方面储备不足。

 

一股势力是,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尽管在制造和供应链上有一些不足,但在智能方面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最后一股势力是,以百度、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这些企业,在资金、人才、智能等领域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但对汽车产业的理解还需要加深。

 

在智能手机时代,中国手机制造商之所以崛起,恐怕会有如下几个重要的核心因素:

 

1.完善的消费电子供应链


这要感谢苹果。这是一切制造业得以发生的基础。此刻,全球智能电动车供应链,中国的优势太明显了,无论是规模、完备程度还是成本竞争力。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了137GWh,销量排行榜TOP9之中,中国有5家企业上榜,占到了市场份额的40%。

 

在产品性能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款车型续航超过600公里;在去年,除了中大型轿车和SUV实现了600公里的续航,上汽乘用车旗下R汽车ER6,作为紧凑型轿车达到620km的NEDC续航,实现了15-20万纯电轿车细分市场的领跑。


 

此外,中国拥有遥遥领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

 

2.中国的成本竞争力


这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底层驱动因素。无论是轻工业品、服饰,还是后来的“白电”、PC、智能手机的崛起。此刻,汽车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在显著提高,但和欧美相比,依然有巨大的优势。

 

3.智能化产业链


在这里,中国的3G、4G功不可没,没有便利的通信基础设施,就不会有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勃兴,是中国智能手机崛起的重要产业基础。当然了,中国拥有极其庞大的软件开发群体、生态,是中国智能手机能够杀出重围的重要原因。

 

此刻,中国智能电动车的产业环境远远比以前好。

 

在通信网络方面,中国注定将会率先建成全球最强大的5G通信网络。当管道变宽之后,端和云之间的数据交互规模将会上几个数量级,这又将大幅度促进AI的发展,5G通信管道的扩张还将会促进AR、VR等基于下一代交互的应用生态的形成,彻底颠覆现有的互联网格局。

 

在2020年,中国总共建成了70万个5G基站,占到全球的70%。

 

在智能手机的萌芽初期,哪怕就是后来在移动互联网端形成优势之后,中国在智能产业链最硬核的芯片和OS上,依然处于下游和被吊打状态。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企业将会拥有自己的OS与芯片。

 

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这里包括应用生态和庞大的开发者,是中国智能手机崛起的极为重要的产业基础。

 

早在2015年3月,上汽与阿里联合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紧接着组建了斑马网络,率先尝试打造全球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汽车OS。

 

随着汽车智能化在底层架构上的深度变革,汽车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5G时代来临后,有望给汽车OS带来新的突破。

 

中国智能电动车崛起的条件会更加有利,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时代的互联网应用生态,注定将会率先诞生在中国。

 

当下,汽车产业的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除了少量美国企业,主要是中国的车企在引领趋势。

 

4.庞大的中国市场

 

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中国本土市场,中国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更了解中国的用户,能够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通常而言,在一个竞争极端激烈的市场能够做出更好的产品,也能够在战斗中培育出更具竞争力的企业。

 

这也是为何,当华为、小米、OV等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竞争力如此之强的关键原因。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这样的事情也会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身上发生。

 

目前,很多自主品牌正在成立新的汽车品牌,还有的车企也在进一步调整原品牌的定位和差异化战略,比如国有车企先后推出高端品牌,东风汽车推出岚图汽车,北汽推出极狐汽车,上汽乘用车将旗下品牌重新梳理为荣威、MG以及R 汽车,对市场进行更深度的差异化。

 

5.优秀的企业家群体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涌现出了像余承东、雷军、陈明永、沈炜等明星企业家。这些人,将上述要素整合在一起,打造出优秀的产品、优秀的企业,引领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崛起。

 

此刻的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时代定将会造就英雄,英雄也会成就这个时代。

 

与此同时,在全球汽车公司的市值排行榜中,中国的上汽、比亚迪、蔚来、长城吉利、小鹏、理想等企业,都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

 


这是很多年以来,首次有7家中国车企,进入全球汽车市值排行榜TOP20,这将会为企业们加大在汽车业务上的投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任何一个角度上看,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都具备了崛起的条件。

 

当然了,从业务上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要想全面崛起,必须打好市场全球化、品牌高端化、产品智能化三场核心战役。

 

市场全球化是制造业规模经济的需要。但是,智能或数字化产业的核心依赖于数据,更依赖规模,这已经不是规模效应的问题,数据的规模会带来强大的“网络效应”。

 

在下一个世代,没有规模的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商不会存在。市场的全球化,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必须要做的事情。

 

品牌高端化,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而言,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端,都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战略决策。

 

在供给端,中国汽车产业在成本端正在遭受着“两头挤压”。

 

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终端价格一再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大幅度提升。

 

更重要的是,打造一款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在全球范围之内吸引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这些都将会大幅提升各个方面的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不能实现品牌的向上,结果只能是在竞争中被淘汰。

 

其次,中国新中产的崛起,以及在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之后带来的换车潮,都要求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必须实现品牌向上。

 

鉴于此,绝大多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都进行了品牌向上的努力。

 

智能化无需解释。

 

以上三场核心战役中,上汽乘用车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提振了我们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2021年必将崛起的信心。

 

 

 

在全球化上方面,你很难想象,在2020年,上汽集团汽车出口的销量达到了39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每出口3辆车之中就有一辆是上汽贡献的。

 

在上汽集团39万辆出口中,上汽乘用车达到了23万辆,旗下MG品牌实现12月海外销量近3.5万辆,蝉联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



在这之中,MG ZS电动车的表现令人惊讶,根据EV Sales的数据,其在2020年11月的全球销量达到了5679辆,海外市场贡献了销量的大头。

 


MG ZS EV在英国、荷兰、挪威等欧洲主流市场,销量更是长期占据所有纯电动车汽车销量排行榜的TOP3。


在燃油车的出口方面表现也颇为亮眼。MG品牌已经在澳大利亚、智利、埃及三地成为当地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且增长势头强势。

 

在澳大利亚,尽管2020年当地汽车市场同比萎缩17%,MG的销量同比增长80%;在智利,当地市场下滑36%,MG的销量增长16%;在埃及,当地市场同比增长9%,MG的销量增长233%。

 

截至目前,上汽乘用车在全球拥有2个海外创新中心、3个海外造型中心、2个海外工厂、11个海外销售公司、703个海外营销网点。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该公司的海外销量将会继续增长。

 

对于大型国有车企而言,进军海外市场的意义远远大于私营企业,因为开放是可以倒逼改革的。

 

在海外汽车市场,必须要与所有的竞争对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作战,只有依靠产品、服务和组织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

 

与此同时,国内的母体如果要想支持到海外市场的拓展,必须要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任正非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熵就会不断地增大,最后的结果就是“熵死”。

 

一个组织,如果要保持活力,开放和外部推动力是实现“熵减”的唯一途径,对于国有车企而言,开放尤为重要。

 

在品牌向上方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到了一个即将爆发的节点。

 

对上汽乘用车而言,则全新推出了自己的全新智能电动品牌——R汽车,主打中高端人群。

 

和吉利领克、长城WEY不同,上汽乘用车更为坚决,直接将R汽车定位中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

 

这种选择,有助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定位上形成差异化。

 

在品牌运营上,新的互联网式的用户运营思路被融入到新品牌中,比如品牌设计中心、线上线下同价的透明管理策略、用户APP的推出等等,数据和用户运营成为新品牌运营的重点。

 

产品基于纯电,也有助于更好地在车型产品上搭载智能化配置,发挥中国车企在这方面的优势。

 

从跨国车企的角度而言,截止目前,只有大众汽车集团在自己打造的专属纯电动汽车平台上推出了量产车,很多的企业还在做油改电车型。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设计、品控等方面均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具备了品牌向上的基础。

 

当然了,打造品牌需要从源头开始,对用户的需求、细分市场、产品的差异化、后续的营销服务要有成体系的思考,从中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并形成明确的品牌价值主张和相对应的运营体系,持续不断地坚持,这需要时间和过程。

 

产品智能化,是百年汽车产业转型的核心重点,所有的车企都必须进行智能化转型。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产品智能化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最有可能胜出的领域。如前所述,中国拥有欧洲、日本所没有的通信网络、互联网生态、人才储备。

 

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硅谷、北京、杭州、上海和深圳拥有庞大的互联网人才储备。

 

相对而言,百度、造车新势力、华为等企业,在这方面具有全球水平的竞争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要想在未来存活下来,必须在自动驾驶、数字化两个核心供应链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它的重要性相当于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上汽乘用车,是中国在智能化方面最早进行探索和尝试的车企,此前与阿里已经有过长期的战略合作。

 

目前正通过与英飞凌、华为、英伟达等业内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在智能驾驶技术关键领域的全面布局。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别无选择,必须要在数字化供应链上打造全栈的、自主的核心能力,这需要庞大的投资,上汽乘用车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并发挥了其优势。

 

在即将推出的MARVEL R上,上汽乘用车在智能化方面的积累开始显现出来。

 

如前所述,MARVEL R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5G汽车,与此同时,MARVEL R也是首款搭载5G C-V2X模块的量产车型。

 

此时此刻,中国5G网络的高速扩张。MARVEL R将承接5G高速扩张释放的红利。

 


MARVEL R即将推出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搭载Mobileye Eye Q4H的AI芯片,拥有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的感知系统,能够在0-150km/h的速域实现高阶自动驾驶辅助和能够进行声控的城市拥堵路况的Super-TJA Pilot。

 

智能座舱上搭载斑马最新版的VENUS系统,车载语音助手可以连续对话,12.3英寸液晶仪表,中控屏的尺寸达19.4英寸,采用iPhone同款康宁大猩猩玻璃。

 

MARVEL R可以进行整车FOTA,区别于传统车型只能对车机系统进行OTA。

 

这意味着用户买到车之后,汽车产品还能不断地进化、成长,变得越来越好。

 

基本上,MARVEL R的自动驾驶和数字化,代表了这个价位车型的领先水平。当然了,这个市场的竞争一日千里,任何一家车企都需要保持快速迭代的态势,不仅是软件的迭代,还需要考虑硬件的迭代。

 

在智能化方面,跨国车企无力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竞争的趋势正在变得愈发明显。尤其是,在中国没有庞大的软件团队,将会毫无竞争力。

 

对于上汽乘用车而言,依托于上汽集团软件中心“零束”,再加上其自研团队的研发实力,必会成为其在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了,最终是产品决生死。

 

产品的洞察,则要从人群、需求、细分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始,对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而言,与跨国车企相比,无疑会更了解中国人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这对于打造产品太关键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优势将会转变为产品的优势、品牌的优势和市场的优势并最终胜出。

 

除了上汽乘用车之外,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全球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尾声

 

对于百年汽车产业而言,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转型时刻。

 

对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而言,这是一个艰难但又孕育着希望的时刻,他们将借助智能电动化的转型,在产业变革中杀出重围铸就荣光。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我们想说的是:信念尤为重要,事在人为!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2021预售开启
《建约车评》出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2021版】产品权益包括:

  • 1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2021版)

  • 3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2021年Q1、Q2、Q3)

  •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系列沙龙免费参加权益


【预售期购买权益】:购买“趋势报告2021版”价格优惠到七五折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

  • 受众:汽车制造商、供应商、科技企业、投资公司等企业中高层决策者

  • 定位:汽车科技产业“决策者的望远镜”

  • 内容:2021-2030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汽车产品形态、自动驾驶、数字化的趋势预测;头部企业的战略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建议

  • 作用:为企业决策者在战略、定位、产品、投资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

  • 对每年Q1、Q2、Q3季度的汽车科技产业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并以季度为单位对科技趋势的预测进行动态更新。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
  • 《建约车评》定期为产业中高端人群举办的系列汽车科技趋沙龙,每期沙龙参与人数为30人左右。
 
预售价格:¥6万元
正式售价:¥8万元
 
购买报告联系或咨询:
蔚苗   微信:13646207353
石颖   微信:serashi
 
往期内容参考:《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0 版)》

招   聘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微信:hao321)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吾尊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