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代需要《金刚川》

2020-10-26 11:01:03

​​>

图片来源@豆瓣

文丨跃幕,作者丨庞宏波

《金刚川》并非一部单纯的国产战争大片。

国庆档过后,《金刚川》上映所承载的产业意义实际上要远远高出其市场表现的好坏。首先,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金刚川》从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表达这一题材,对于此后同类题材选取视角来说非常关键;其次,集结了管虎、郭帆、路阳三大导演,吴京、张译、邓超三大“百亿演员”的《金刚川》,能否呈现出大众所期待的“顶配大片”对于国产战争大片未来同样非常重要。

全球电影产业在疫情过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中国电影市场也借助国庆档成功超越了北美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票仓。但这种“超越”不是终点,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对于整个国产电影的工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恰恰在这个节点上,重大历史节点所带来主旋律影片密集上映,国产大片如何持续和大众产生共鸣就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从开拍到定档,《金刚川》一直都获得产业内外持续的关注。首日,电影打破了国产片首日场次纪录,并且票房顺利破亿。《金刚川》无疑也配得上这种期待。但相比电影如今的市场表现,这部电影的产业价值需要被释放和解读。

1、历史共鸣的新发现

主旋律战争大片需要《金刚川》。

这两年,尽管主旋律大片成为了市场的“顶流”,但具有历史感的战争大片却并没有赶上主旋律崛起的红利。

和《战狼2》、《红海行动》所不同之处在于其“历史感”,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双方并不对等的“战斗”其实是一段诞生“神迹”的历史。那么,如何让现代观众对当时战争产生共情,其实是需要一部电影成为“标本”的。

正如电影旁白里所讲的“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对于相对年轻的电影观众来说,观众如何接受在战争环境下“唯一想的事是过桥”,如何相信在如此惨烈的战争当中“真的不怕牺牲”,这是接下来同类题材能否取得观众“信任感”的一个核心。

此前,《战狼2》、《红海行动》这样的国产主旋律大片,能够取得观众信任感的关键在于“国力共情”。观众对于国力发自肺腑的认同感,决定了这类影片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自豪情绪;而《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则是“大时代和小人物的碰撞”,对于观众来说,这种“人物降维”能够和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实共鸣。

但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感的主旋律影片来说,则意味着有着更大的难度。时代不同所产生的认知代沟,其实需要现代电影人在切入点上做很精准的把控。《金刚川》最为聪明的一点在于,通过半天时间一座桥充分展开故事,整个叙事主线并不复杂。但金城战役的惨烈决定了整个叙事内核并不简单。

>

从第一天下午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在这个过程里士兵需要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也要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在恐惧和坚韧之间快速的切换,而电影通过不同小人物的视角将这两种情绪做了最大化的输出。

所以,《金刚川》的核心在于打破了国产战争大片大背景大叙事的“流水叙事”,而采用了大背景小叙事的“共情叙事”。对于现在的年轻观众来说,这种“共情叙事”让其能够最大程度地相信当时战争中士兵的“不怕死”,而不是通过电影叙事让观众仅仅去接受那种“不怕死”的精神。

所以,《金刚川》的第一层产业意义就在于找到了打开历史共鸣的“新通道”,这种更符合现在观众共鸣需求的切入点对于此后同类题材来说是适用的。

2、现阶段最强的工业“质感”

质感突出。

作为一部战争大片,《金刚川》在视听层面上的工业水准成为了衡量这部电影的一大关键。尤其是从电影的导演层面来看,管虎、郭帆、路阳近两年都有工业大片推向市场,三人合力在这部电影里呈现出什么样的工业水准,实际上也是目前国产大片工业水准的一个体现。

电影聚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关键作用的金城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并不是一场“正面厮杀”的大战。围绕着“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守”和美国空军飞行员的“攻”实际上处于一个极不对等的战争状态,一个在天上“俯瞰式”攻击,一个在地上“修桥护桥”反复循环。但尽管没有双方大面的“正面厮杀”,但整场战斗却极为惨烈。

美国空军飞行员投下密集炸弹进行轰炸,而金城战役特意调配了上甘岭的24军压制金化至金城间的公路,还整合各部的榴弹炮、火箭炮、高射炮等装备配给20兵团进行“反击”。电影为了增强现实感,采用了反转胶片色彩,这种对比度较高的色彩让电影有一种很强的纪实感,尤其是将自然环境的“绿”、炮弹袭击的“黄”、血色弥漫的“红”发挥到了极致,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冲击力。

>

其次,在《金刚川》里对于战斗场面的呈现,和以往同类题材相比也有不小的差别。例如“喀秋莎”袭击美军阵地的时候电影呈现出了炮弹袭击的弹道轨迹,这在国产战争大片里其实是很少运用的。而炮弹轰炸带来的“血雾”以及水中炸弹爆炸所形成的“巨浪”都给观众带来极强的沉浸感。

尤其是张译饰演的炮兵对着飞机的“袭击”,双方炮弹路线的呈现以及整体场面调度都看到了国产战争大片在视听层面的进步。虽然电影没有双方大规模“正面交锋”,但是地上和天上两个视角拉开了电影的视听角度,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震撼效果。

对于同类题材来说,《金刚川》在整体视听层面所做出的尝试是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尤其是在一场没有绝对意义的“大场面”,紧紧围绕着“桥”展开叙事的战斗当中,如何通过视角切换和场面调度以及色彩来表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产业“合力”

“合力”价值的体现。

对于大众而言,《金刚川》实际上有着诸多“市场卖点”,其中资源顶配是其中一个。电影集结了管虎、郭帆、路阳三大导演以及吴京、张译、邓超三大“百亿演员”。从主创班底来看,毫无疑问是顶流。

但从电影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顶流”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的满足感,而是产业的价值感。《金刚川》分为士兵、对手、高炮兵班、桥四个段落,但四个段落并非独立的单元,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呈现这场惨烈且志在必得的战役,前三个段落在时间维度上有重叠交叉,但这种重叠交叉其实相互补充,反而带来了一定的悬疑感,而且都为最后“桥”情绪爆发提供了助力。

这种在国产战争大片全新的视角呈现,实际上所体现出的就是导演“合力”的价值。管虎、郭帆、路阳作为目前国内头部导演,实际上都有自身明显的风格特点。管虎对于大场面的控制力、郭帆对于英雄主义的捕捉、路阳对于剧情结构的打造在《金刚川》里都有很明显的体现,但这部电影本身的流畅叙事并没有犯下“三位导演三个故事”的弊病。

与此同时,三位导演近两年也都有重工业大片推向市场,而这部电影的工业水准实际上和三位导演脱不开关系。无论是飞行员“俯瞰式”袭击,还是架在两岸之间的木桥上快速通过的士兵旁边炮弹溅起的白浪,实际上在三位导演的作品里都有类似的景象。三位导演在重工业大片上对于大场面的把控和成熟度,保证了在《金刚川》里相对熟练的运用。

此外,今年复工后整个产业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在于供需关系的颠覆。尽管前两年,市场银幕数量的过快增长已经让供需关系开始偏移,供不应求的矛盾已经开始展现。而疫情对于电影制作体系的冲击,实际上带来了更大的供需矛盾。《金刚川》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补足了国庆档之后缺乏头部大片的“市场饥渴”,更大的意义在于验证了产业“合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毕竟对于“协作式”影片制作来说,如何最大化优点一直是一个难题。而《金刚川》整体的制作其实算是提供了一个范本。

所以,无论是主旋律题材对于历史共鸣“新通道”的打开,还是国产战争大片如何在视听上呈现出更符合影片气质的“质感”以及在产业“合力”上提供的借鉴价值,《金刚川》都是当下产业需要的国产电影。

>​​​​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微信:hao321)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吾尊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