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虎视角下的《金刚川》:所谓的旁观与亲临,不该如此隔膜

2020-10-25 23:00:21

​​有人说,《金刚川》是国内大制作电影的奇迹,我觉得有理。

因为,它超出了绝大多数观众的预期。

>

投资、人力、技术都能换得来,只有时间是无论如何换不来的。

从立项、开拍到最后的上映,能够在两个多月时间内,推出这样一部完成度不低、质量较高的战争电影,并成功赶在10月23日在国内院线上映,它当得起奇迹二字。

于是,上映了三天的《金刚川》,趁着周末票房的强势东风,顺利突破了3亿累计票房。

>

然而,在联想到到今明两年里,将有多位国内知名导演出马,执导《冰雪长津湖》、《跨过鸭绿江》、《最冷的枪》、《英雄连》等几部抗美援朝题材影片时,《金刚川》这个“当头炮”虽然打响了,但还远未达到横空出世的震撼力。

>

观看《金刚川》,崇敬与感动溢于言表。

没有志愿军用钢一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拼出来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和平发展空间,没有“如你所愿的盛世”。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没有过去,就谈不上未来。

当你对抗美援朝了解得更深刻,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感动就深刻一层。

>

然而,当你细细回味《金刚川》,除了张译饰演的张飞将愤怒与激昂发挥到了极致,这部在叙事结构方面,颇具克里斯托弗·诺兰2017年执导的《敦刻尔克》风韵的作品,给人更多的感觉是:老套与陈旧。

>

老套之处在于,源自好莱坞越战影片的那股反战风,让这部本该充满激情斗志与家国情怀的影片,显得死气沉沉。

陈旧之处在于,过于笃信拿来主义,表面上强调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却在具体情节上给人一种隔膜之感。

>

不是说,只要把当年的《英雄儿女》、《上甘岭》,用现代的电影语言精准复刻出来,就是正确的,时代不同了、观众的审美变了,电影就必须与时俱进。

也不是说,非要按照上世纪的主旋律电影那么拍,观众才买账,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吴京的《战狼2》,以及《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才是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正确打开姿势。

>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在尊重历史、尊重英雄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就这么难?难道艺术化的情感表达就非要言不由衷?

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金刚川》选择了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个战斗切面,进行了三种视角的叙述与表达,再将三批人物的三种视角,在最后部分融合、升华。

>

影片的第一部分,志愿军的步兵八连要过桥,天上的飞机、远处的榴弹炮是最大的威胁,要想减少牺牲、完成任务,唯有快速渡河、及时赶到目的地。

一路向前,是他们的方向,也是观众的视角。

第二部分,美军王牌飞行员要炸桥,炸毁志愿军控制的桥梁是主要目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工程兵和步兵)是次要目标,高射炮阵地是直接威胁,复仇是偶然中的必然。

向下攻击,是他们的方向,也是观众的视角。

>

第三部分,志愿军的高射炮班要护桥,为了保障工兵修桥、步兵过桥,就必须在紧缺的弹药与嚣张的敌机中做出抉择,哪怕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向上打炮,是他们的方向,也是观众的视角。

过桥、炸桥和护桥,三个部分的三个视角,由本片的编剧兼导演管虎,以及《流浪地球》的郭帆、《绣春刀》的路阳,带领三个摄制组分别完成的。

观众获得了全方位的视角,亲眼看到一场战斗中每个兵种、每个人物的流血与牺牲,并在第四部分(守桥)中,认识到这种流血牺牲的意义所在。

>

以敌我双方的不同视角拼凑出战斗的全部,固然是极富观赏性的明智之举,但作为本片的主导演,管虎并没有完美解决好视角问题的取与舍,而这类视角问题在上映至今的《八佰》中早有体现。

>

作为一部群戏,《八佰》试图通过引入中日军队之外的第三方视角,寻求一系列或带着感情、或冷眼旁观的视觉效果,再通过隔着一条苏州河的四行仓库与租借之间,一轮又一轮的切断与联系,最终在国民党军队撤退过桥的高潮段落中安排感情爆发。

>

视角,在《八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更多的视角意味着更多元的看待同一件事,这是管虎想要的客观;

另一方面,不同视角背后不同阶层、地位、国籍的人群,随着事件的演进而出现不同的反应和互动,这是管虎想要的联系。

>

有了相对客观的多视角、相对合理的联系性,《八佰》的说服力就足够了,情感就宣泄了,主题就立住了。

问题是,连委员长都承认,这不过是一场打给国联看的“表演仗”,即便在《八佰》中表现得足够华丽、残酷和煽情,都很难引发大多数观众的共鸣。

>

在《金刚川》中,管虎似乎依然笃信“多视角即客观、即联系、即情感”的创作思路。

虽然克服了赶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最终奉上了一部质量尚可的作品,他的努力、付出是值得褒奖的,但观众的观影态度,并没有管虎当初预期的那么水到渠成。

>

究其原因,与相对陌生、意义不明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比起来,抗美援朝对新中国的军事、历史和政治意义,是渗入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常识。

对于绝大多数国内观众来说,不管《金刚川》的视角如何变换、细节如何精致,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抗美援朝的正义性,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志愿军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不容任何质疑的。

>

哪怕在前面三个部分中,管虎带领的主创团队用相对克制、多元的视角,去展现和审视一场关于桥的战斗,但影片的第四部分中,显然缺乏对于志愿军作战正义性的正确诠释,对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的生动诠释,单纯靠着好莱坞惯常的所谓战争反思和煽情手法,是不可能水到渠成的说服观众的。

>

电影界有句话,叫“视角即格局”。虽然在电影技术上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但始终困在自己格局里的管虎,在《金刚川》之后还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微信:hao321)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吾尊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