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幻电影的十年之痛,背后是《三体》填不完的巨坑

2020-09-07 17:00:28

​​9月2日,知名流媒体播放平台网飞(Netflix)宣布将拍摄《三体》英文剧集,原著作者刘慈欣本人和英文版译者刘宇昆担任本片制片顾问,美剧《权力的游戏》主创大卫·贝尼奥夫(David Beniof)、丹尼尔·布雷特·魏斯(D.B.Weiss)将担任编剧兼监制。

 

夹杂着欢呼和质疑,很多人难免有些心酸,为什么中国团队没能够把《三体》搬上大银幕?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斩获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同年,游族影业宣布《三体》电影立项,后搁浅。至今已近5年。

 

“大刘自己很担心,会不会因为最初电影项目搁置了,大家都不敢再来改编《三体》。”三体宇宙合作方,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说。

alt="Netflix确定制作《三体》剧集">Netflix确定制作《三体》剧集

5年间,行业内出现一波科幻IP改编的高峰,诸多影视公司官宣了数百个项目。但经历几番起伏之后,真正上映并取得成功的作品,不过一部《流浪地球》。

 

8月7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一边是影视寒冬和疫情的双重夹击,另一边是国家和电影人保有希望,科幻电影改编进展到底如何?下一个5年,还有哪些作品可以走进观众视线?

 

从搁浅到重启,《三体》改编的意义

 

“其实,开发进度还处在很早期。” 游族旗下三体宇宙北京办公室的徐丹对全现在提到。

 

Netflix官宣将拍摄《三体》的网剧,是近年来第N次关于《三体》影视化的项目官宣。背后都离不开《三体》影视化的版权方——游族影视。

 

2013年,《三体》电影版就通过了广电总局的影视备案,2014年10月,刚刚成立的游族影业,宣布投资拍摄《三体》系列第一部,由张番番担任导演,孔二狗担任制片人,主演有张静初、冯绍峰等人。

 

电影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拍摄,随后不断传出更换视效团队,更换制作人等消息,游族也把这个项目的上映周期一拖再拖。直到2017年,传出电影将重拍的消息,这一版本确定已经搁浅。

 

《三体》电影失败后,游族网络CEO林奇在游族重新组建了新公司“三体宇宙”,并以该公司为主体,为三体IP融资,开发包括电影、剧集、广播剧、动漫番剧、国际剧集以及商业衍生品在内的多类产品,转变成一个典型的IP开发公司。

 

影评人严蓬(电子骑士)2016年曾在游族影视工作。他介绍,游族一直在跟海外接触,包括之前盛传的亚马逊等,谈判《三体》电视剧和电影的项目。他还做过相关项目评估,为公司提供了二三十位好莱坞导演、编剧的分析报告,“海外版权授权和国内的影视剧制作是并行的。”

 

“这结果并不意外,Netflix和亚马逊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区别,都是在全力打造影视剧精品的互联网平台。他们是制播分离模式,制作团队包括《权游》的制作人,有独立的公司,和PlanB,布拉德皮特的团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班底。” 电子骑士说。

 

杨璐曾担任游族影业副总裁,参与到《三体》电影的开发中。但是,2016年,由于团队不合,主创团队悉数离开,杨璐加入利欧旗下的元力影业,继续从事影视剧开发。

 

不论是电子骑士还是杨璐,都对在游族影业工作的经历讳莫如深。他们大多表达过“有劲使不上”的看法,也承认在当时的认知下,整个团队都很难完成《三体》影视化的重任。

 

“很惭愧没有能为影视化做出什么贡献。”电子骑士在听到Netflix制作《三体》的消息后,感叹一句。

alt="《三体》电影2016版海报">《三体》电影2016版海报

2020年,沉寂多年之后,游族团队再一次进入到大众视野。

 

实际上,这些年他们没有完全停滞,围绕三体的IP开发一直在进行。

 

早在2016年,杨璐就曾参与过《三体》舞台剧的策划。至今《三体》舞台剧上下两部已经在全国巡演300多场。三体相关的漫画、动画也出现在大众视野。2019年,据广电总局官网站的公示,《三体》将被改编成电视剧,共24集,预计在2019年9月份开始拍摄。《三体》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将长达12个月,但也因疫情延宕。

 

根据最新报道,《三体》电视剧在2020年7月开机,与腾讯视频合作。同时,《三体》电影的重启任务,也花落《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

alt="图为《三体》电视剧海报。">图为《三体》电视剧海报。

据估算,“三体”IP产业链的价值可以达到7.5亿元。

 

但是,这些“小碎步”的前进,无法挽回《三体》电影失败的打击。

 

整个科幻电影产业,最为艰难的时期就是2017年。从冲在最前面的《三体》跳票开始,加上《流浪地球》不断超支,不被看好;宁浩导演的《疯狂外星人》又遭遇了一些困难,当时投资人对科幻的热情基本幻灭了,全行业经受质疑。”微像文化创始人张译文说。

 

在《三体》的书迷群体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体影视化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在大众的认知里,很难有团队可以驾驭《三体》的改编,还原书中的世界观和精神内核。因此,不论是此前游族的电影,还是这一场Netflix剧集,宣布后社交媒体上骂声一片。

 

“原著党也许永远不会满足,但《三体》作为一个值得被更多人关注的IP,需要继续向前走。”杨璐表示。在她看来,《权力的游戏》剧集上映后,原著党也褒贬不一,但毫无疑问原著和作者的影响力都放大数倍,在魔幻题材里,知名度和《指环王》不相上下。相信《三体》应该拥有不同风格的改编版本,被更多人看到。”

 

“近期Netflix日本投资了一部动画剧集《日本下沉2020》,知名动画导演汤浅政明执导,和原作完全不同,却有独特的味道。《三体》也可以拥有多样的改编。”姬少亭认为。

 

至少在现阶段,这一次Netflix改编《三体》的消息,对于全行业都是一种振奋。

 

“当我看到公布的制作班底,首先可以确认,这肯定不是一个小体量的制作,而且有一个大平台在背后,那意味着作品完成后,会推动《三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单说这一点就足以打消顾虑。” 姬少亭说。

 

如刘慈欣本人所说,“我着手写作的是一个超越了时间和国家、文化、种族的故事,一个强迫我们去考虑全人类的命运的故事,看着这个独特的科幻概念传到全球,获得喜爱,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极大的荣耀,并且我期待着全世界新的和已有的粉丝在Netflix发现这个故事。”

 

“薛定谔”的糊:影视寒冬下的科幻行业

 

在《三体》电影的阴影下,中国科幻行业还在向前走,却受制于资金、工业化和人。

 

姬少亭创立的未来事务管理局,专注科幻文化的推广、原创内容创造,科幻IP开发等。旗下还有科幻类新媒体“不存在”,她几乎与所有的科幻作家、科幻行业者合作过。从创业到现在,她经手了很多影视化项目,有些自主孵化,有些是受邀担当顾问。

 

“实话说,这几年我们经手的项目太多了,少说有数百部,但项目真正走到最后,不是说上映,而是走到立项开拍这一步,都很少。这在电影行业里并不少见,其他类型的影片也如此。”姬少亭说。

 

科幻类型有着独特的难度——大投资,大体量,改编困难,电影工业化要求高等。2015年至今的5年时间里,无数家公司官宣了数百部作品,最后真正上映并获得高口碑的只有《流浪地球》。

 

 “科幻片是个非常特殊的类型片,国内大部分公司和制片人、投资人,对这一类型缺乏了解,科幻片的开发周期远比一般电影长,当资本热时,大家一拥而上,但随着开发迟迟没有结果,投资方先放弃了。”杨璐说,同时,缺乏懂科幻小说、科幻片的制片人、导演,很多从业者没看过几本科幻小说,不少导演对数字特效的运用非常陌生。

 

 

“另外,从商业类型电影的角度分析,中国目前很多热门科幻小说,并不适合改编成科幻类型,文学价值会高于商业价值,”杨璐举例,比如很多小说里没有一个鲜明的反派,情节冲突不强烈,还有世界观过于宏大,不好呈现。

 

很多影视公司希望另辟蹊径,聚焦在更小成本的“软科幻”作品上。比如,2017年,微像文化开始投拍科幻与爱情、悬疑题材相结合的网络电影。

 

《流浪地球》在票房和口碑的成功,又是另一个节点。行业在期待另一部《流浪地球》的呼声中,尝试着把更多资本聚焦在大制作上。虽然大多数业内人士心里明白,这部电影早已超过了国内电影工业的发展水平,成就很难复制。

alt="图为《流浪的地球》">图为《流浪的地球》

“在全世界范围里,国内的视效公司只能算是第三梯队的水平。第一梯队的公司,可以自己开发软件来制作想要的特效画面,差距非常明显。”杨璐认为,无论是《流浪地球》还是《哪吒》,是依靠导演本人的能力把现有的制作水平发挥到了极致。

 

“这两年的情况是,小成本的项目反而更不受重视,业内需要把资源和力量投入到几个靠谱的头部作品上。”姬少亭更愿意押宝在知名的IP和制作团队身上。

 

 

“这是《流浪地球》成功后的一个消极影响。”张译文认为。大导演开始拍科幻,中生代导演反而机会渺茫。当初一拥而上买断版权的投资方们,把相关项目的档期无限期向后拖延。在外界看来,科幻行业回不到2016年左右的高峰。

 

不过,姬少亭不认为科幻行业就此“糊”了。最近两年,她遇到的很多业内的制片人、投资人、导演等从业者,都对科幻表达出兴趣,在考虑入局。

 

“在每个行业逻辑都一样,热潮过去,真正值得投资的项目也会显现出来。” 姬少亭说。

 

在路上:科幻与小成本的碰撞

 

与《三体》7.5亿的大盘相比,更多科幻电影人仍停留在筚路蓝缕的阶段。

 

7月,因疫情停滞的影视行业开始复苏,在几乎同时进行的西宁的FIRST青年影展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人们又看到了更多新片和新晋电影人。

 

科幻电影《深空》参与到了两个电影展的产业展映环节,并将在第四季度全网上线。

alt="图为《深空》海报">图为《深空》海报

《深空》是一部硬科幻,也是公认拍摄难度很高的太空歌剧电影。宏大的世界观之下,电影只能做成“小成本手工作品”,投资只有百万量级。

 

张译文是《深空》的制片人,她在2017年发现了导演王人超。他的科幻短片《孤岛终结》资金只花费8万元,却拍出了受到行业认可的科幻质感。短片在爱奇艺上线后,获得网络电影年度回报率前三的成绩。

 

之后的3年里,王人超开始制作《深空》,他自己手绘飞船,设计布景、服装、logo,剧组的美术和摄影都是导演一开始拍广告时期的朋友,他还设计了电影里出现了5000多个UI图形,从零开始学起。前期拍摄完成后。后期2年的制作过程中,王负责了动画预演、动画关键帧、附加光效等,可谓倾尽全力。

 

随后,剧组还遭遇了视效团队破产,更迭停顿了8个月,之后又因为疫情等客观因素再次延后。“本来视效公司是愿意不赚钱为我们做后期,因为他们还有游戏业务支撑现金流,结果2018年又遭遇了游戏版号问题,只能停工。”张译文对全现在说。

 

一句话总结,几乎是全程填坑的过程。“但实际上,在中国做科幻,永远没有万事俱备的那一天,只有开始做,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张译文感叹。

>

 

这些坑终究要填上。

 

2016年,科幻电影投资热潮中,科幻元老作家王晋康的作品版权曾经被南派泛娱等公司一抢而空,这些版权在随后经历了多次转手。拍了5部网剧之后,新锐导演沈沁源的第一部电影就选定为王晋康原著的《生存实验》。这是一部他14岁就读过的科幻小说,憧憬多年。

 

疫情期间,沈沁源一直在打磨剧本,不断与团队开会讨论。每一次会议上,大家都会不断发散思维,希望把故事上升到哲学高度。

 

但沈沁源是冷静的,他说,自己野心不大,想简简单单做一部大家都爱看的科幻片,“我希望它在观感上是紧张、刺激,具有强压力的,会加一些悬疑、惊悚的调味料,像《禁闭岛》那样,由一个个谜团慢慢把人带进去。”

>

《生存实验》剧本会

只是,开拍的日子依旧遥遥无期。

 

“好比是去西天取经,现在才刚刚把孙悟空给找到。”在接受全现在记者采访时,沈沁源这样说。

 

参考:《一个青年导演的“生存实验”》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f0ae7fdd47fa20001a31976​​​​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微信:hao321)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吾尊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