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差点进入游泳国家队(袁隆平差点进入游)
有一个老人,他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让所有人都能不饿肚子,他做到了,他就是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袁隆平差点进入游泳国家队,最后阴差阳错进行农业研究,或许一切都是天意,袁爷爷就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宝藏,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袁隆平差点进入游泳国家队
1938年,武汉会战。战局凶险,日军飞机不断轰炸武汉。
袁兴烈不得不带着一家人再次开始逃难,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重庆。袁家雇了一艘小船走水路去重庆,小船行至桃源时,袁隆平和弟弟打闹,上岸之前被淘气的弟弟推了一把。
这一推不得了,袁隆平就掉到了水里,那个时候袁隆平还不会游泳,江水湍急,眼看袁隆平就要小命不保了。所幸船上的船工及时跳入水中救起了袁隆平,才化解了一次危机。那个船工不会想到,自己的一次见义勇为给后来很多人保留了希望。
这一次遇险使得袁隆平立志要学会游泳,他要像拯救自己的船工那样有一身好水性,不管掉进怎样的大水之中,他都可以游出来,还能救其他不幸落水的人。袁隆平晚年回忆,他之所以一辈子酷爱游泳,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到了重庆之后,日军经常来轰炸。敌机一来,重庆就拉防空警报,大家都往防空洞里跑。但是袁隆平不喜欢躲在防空洞里,每当警报一响,他就拉着弟弟往江里跑,去游泳。为了这个事,父亲没少揍过袁隆平。但是没有什么用,袁隆平就是爱往水里跑。
后来回忆起重庆这段日子,袁隆平是这样说的:“日本飞机飞得很低,机上的飞行员看得很清楚,我艺高人胆大,看见他们丢炸弹,就一猛子扎进水里躲了起来”
正是这样的生活,让袁隆平练就了一身好水性。
抗战胜利后,袁隆平跟着所就读的博学中学迁回到汉口。
袁隆平天性就喜欢自由,因此特别喜欢自由泳。在博学中学的时间里,袁隆平就显示出了游泳的特长,拿过武汉的游泳冠军,湖北省游泳第二名。
袁隆平太喜欢游泳了,越游越厉害,以至于后来差一点就去了游泳国家队。
1952年西南地区举办了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彼时四川是的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袁隆平在川东的预赛里轻松拿了第一名,获得了去成都比赛的机会。
这一次比赛很可能改变袁隆平的人生轨迹,因为在这次比赛里取得好成绩,就可能入选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
代表祖国去世界比赛,这样的荣耀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热血,多么的光荣。袁隆平信心满满,精神很放松。
或者正是因为太放松了,大赛之前袁隆平还在成都大吃了一顿,结果把肚子吃坏了,拉了肚子。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袁隆平拿了第四名,前三名都进了国家队,袁隆平就这样错过了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放在后人的角度来看,或许这是幸运的,毕竟游泳冠军太多了,而“杂交水稻之父”则只有一个啊。
和专业游泳运动员擦肩而过,但是袁隆平还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个机会在蓝天之上。
1952年夏天,国家在全国高校中选拔一批学生去当空军飞行员,准备参加抗美援朝。这个消息一出,热血青年踊跃报名。
袁隆平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全校只有8个人录取,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结果公布的第二天,袁隆平就参加了空军预备班,还被邀请参加了八一晚会。
雄壮的军歌,笔挺的军装,整齐的口令,这一切都让年轻的袁隆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结果这一次袁隆平又失望了,原来国家下了命令,当时全国大学生很少,国家不忍心把这批独苗送上战场,给全部退了回来,希望他们以后能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出更多的力。
人生的无常,让年轻的袁隆平觉得失落,无可奈何“我做运动员被淘汰了,做飞行员也被淘汰了,就回来干农业了”
没有人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两次错失机会的袁隆平,注定只能把自己的人生留给了农业,或许这正是我们后人的幸运吧。
袁隆平贡献有多大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袁隆平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最终,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让他感到痛心。于是在1949年,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前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完全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为此,他两次自掏腰包,前往北京拜访育种学家鲍文奎。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让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袁隆平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共和国勋章”颁奖词称,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袁隆平表示,“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觉得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所以说我还可以继续工作,我还可以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90后’一直搞到就是‘100后’。”
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
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