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中国很好吗(当时苏联对我国军事上的帮助有多大)
1960年夏,赫鲁晓夫决定紧急召回苏联援华专家,并大幅减少对中国的援助。
此后来自苏联的援助金额从50年代的20亿卢布锐减至60年代的2亿卢布,到1969年,降为30万卢布。1965年10月,中国才还清所欠苏联的全部债务。
那么,沙俄和苏联的对华援助起始于何时?持续了多久?一共支援了多少?今天的文章,简单做一个梳理。
1861年1月,沙俄向清政府建议,向清军赠送一万支步枪和160万发子弹,并派遣教官来华帮助训练,以对抗来自英法的军事压力。
咸丰皇帝根据恭亲王奕䜣的汇报,同意接收这批军火。清政府和沙俄议定,武器移交和训练的地点,均在恰克图。
但是,这笔军火并没有按时足额交付。一直到1861年10月,清政府才在恰克图接收了1990支步枪和6门火炮,并有66名八旗士兵接受了俄国的训练。
此次“恰克图练兵”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被清廷紧急叫停。原因是沙俄借这次练兵,不断提出更多要求,引起了奕䜣的警惕。
这是档案中记载的,沙俄对清政府的首次军事援助。
此后,从1867年到1901年的这24年中,俄国一直在向中国派驻军事教官,为清军做军事培训,这支军事培训小组还获得过清政府颁发的“双龙勋章”。
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政府继承沙俄衣钵,继续利用“军援”施加对中国的影响。这一时期苏联主要援助对象是孙中山的广州政府。
自1920年代初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后,立即从苏联获得了实质性的军事援助。
1923年3月,苏联向广州政府提供了大约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费。
1923年9月到11月间,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
代表团希望苏联政府按照红军模式,派遣军事顾问对国民革命军进行训练,还希望在俄国境内建立一个专门培训中国军人的军事教学机构。
1924年10月,广州政府又从苏联获得了价值150万卢布的武器和食品。从1924年到1925年,苏联给广州政府提供的军事物资和人员培训的总费用,接近一千万卢布。
除了支援广州政府,苏联还在1925年至1926年期间,向支持国民党的其他地方军阀提供了援助,包括4.3万支步枪、8,700万发子弹和60门火炮,还有230挺机枪和1万枚手榴弹。
1926年北伐前,苏联又向北伐军提供了28,500支步枪,3,100万发子弹和145门大炮以及19,000枚炮弹、10万颗手榴弹和20多架飞机。与此同时,还有135名苏联军事顾问在华工作。
苏联对广州政府的援助,最具标志性和最广为人知的,应属黄埔军校。该校成立的第一年,维持运转的全部费用都来自苏联政府。
据统计,从1924年10月到1927年6月,苏联一共对华提供了大约1,600万卢布的援助。其中包括82,328支步枪、217门火炮、1.9万发炮弹、445挺机枪和21架飞机。
“七七事变”之后,苏联对华援助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当时,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但苏联政府却在抗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月,就和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大规模支援中国抗战。
1938年国民政府从苏联获得了1亿美元贷款,年息3%,这笔贷款全部用来购买苏联武器和各种战争所需资源;1939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了1.5亿美元贷款,并签订了三份军事物资的供应合同。
中国政府利用苏联贷款,购买了战斗机、轰炸机、坦克、汽车、拖拉机、火炮、高射机枪、探照灯、轻重机枪、步枪以及各种航空炸弹、航空发动机零配件、通信器材,药品、汽油以及粮食,几乎涵盖了打仗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苏联还派出了一支援华航空队,以“入籍白俄”的志愿身份,直接和日军在空中厮杀。
当时中国的主要金矿都已被日军占领,实际上已经没有白银和黄金储备,对苏联债务的偿还,都是通过锑、钨等金属以及茶叶、皮革、羊毛、花生进行支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抗战早期中国最艰难的日子里,苏联卖给中国的武器价格不但比国际市场低20%,而且数量庞大——苏联一国对华的援助数量,超过了美、法、英、意、德五国的总和。
据统计,从1937年开始的5年内,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235架飞机、82辆坦克、600个修理厂、大量拖拉机和配套的拖车、1550辆汽车、1600门火炮、14,000挺机枪、2亿发机枪子弹和1.8亿发步枪子弹,以及31,600枚航空炸弹。
直到1942年1月,也就是德国入侵苏联半年之后,来自苏联的援助才正式停止。
苏联政府如此大规模地援助中国抗日,当然是基于和日本进行战略对抗的利益考虑。但对中国来说,“俄械东来”仍然对战争初期中国的民心士气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援助,呈爆发式增长。
1949年当年,苏联就向中国提供了不少于10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1950年苏联又提供了3亿美元贷款,用来购买机器等生产物资。
“抗美援朝”时期,苏联以半价出售的形式,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和23个空军师的装备,为此,中国政府欠下苏联大约13亿美元的债务。
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又向中方折价移交了大约9.8亿人民币的装备。
1950年,在苏联帮助下中国建设了85个军工厂,包括4个航空制造厂、5个火炮生产厂、6个轻武器工厂和12个弹药厂。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一共从苏联获得:
80多万件轻武器、11,000门火炮、3000多辆装甲车辆、5000架飞机、200艘舰船、1400部雷达和探照设备、12,000多部无线和有线通讯设备、15座浮桥、500件大型工程技术装备、100多辆专用化学防护车以及大批弹药和配套设备。
五十年代,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还向中国援助了156项重点工程,实际落实了150项,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
“156工程”帮助中国初步建立起工业体系,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几乎在一夜之间帮中国跨过了“工业化”的门槛,影响深远。
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一批高新武器装备,其中包括70枚弹道导弹、5套德维纳防空导弹,也就是后来击落U2的萨姆2,以及少量巡航导弹。这些技术兵器也奠定了中国导弹部队的基础。
后记:
1960年夏,赫鲁晓夫决定紧急召回全部苏联专家,并大幅减少对华援助。来自苏联的援助从50年代的20亿卢布,锐减到60年代的2亿卢布,到1969年则降到了仅有30万卢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管沙俄还是苏联,对中国进行援助当然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但用数据盘点一下,也更有利于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