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鸡同鸭讲粤语(和普通话相异度极高的方言:闽语和粤语)

走天涯 综合资讯 2022-10-28 20:35:57

粤语和闽语一样,都是和普通话相异程度很高的方言,其次则为吴语,再次为湘语、赣语、客家话,和普通话相异程度最小的是北方方言内部各次方言,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华北方言。

1.古汉语一般的闽语

闽语是汉语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一个大方言。它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堆方言的聚合体。往大里数,是三块,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和莆仙话则是夹在这三块大石头中的小石头。细数,也有数出六块或九块的。石头堆在一起,挤得再紧,也各是各。闽语就是这样。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这些“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可能比某些大方言之间的差异还大。所以福建人和福建人坐在一起,弄不好就是大眼瞪小眼,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鸡同鸭讲粤语(和普通话相异度极高的方言:闽语和粤语)

福建方言是多源的。起先来的吴人,是孙权称霸东南时从江苏、浙江跑到福建来搞“开发”的。他们把“吴楚”“江淮”方言带到了福建,所以闽语当中,还保留了不少原始吴语的特征。准确地说,那时的闽中,有古吴语,有古楚语,当然还有古闽越语。

鸡同鸭讲粤语(和普通话相异度极高的方言:闽语和粤语)

不过这些先期入闽的吴人和孙吴政权一样没成什么大气候。真正成了气候的还是中原来的汉人。他们从中原跑到福建来,原因也很多。有“避乱”的,有“征蛮”的,有“谪遣”的。

说起来福建的情况也是特殊,福建天高皇帝远,北面有吴语挡着,南边有粤语堵着,西边呢,又有赣语和客家话拦着。就是想和北方说几句话,也没了可能。所以反倒是远离中原的福建,保留的古语古音最多。

闽语是当年中原音韵的遗存,它在福建的山川阻隔间保留了古汉语的音韵,但这样一来,他们和故土的关系就有点尴尬了——他这里一厢情愿地保持着旧时风貌,中原那边却早已“换了人间”,说起话来满不再是当年那个中原音韵。

2.渐变融合的粤语

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异,要多到七成以上。其实粤语在海外许多地方,它还被看作是“正宗”的汉语因为粤语有一整套完整的文白读音系统,可以很自然地和普通话对换。所以,粤语更像是更“现代化”的汉语。

鸡同鸭讲粤语(和普通话相异度极高的方言:闽语和粤语)

实际上粤语的源头比闽语还久远。因为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岭南,是在秦代。秦始皇二十五年,大将王翦平定江南及百越,七年后,任嚣、赵佗又再次平定百越,并留下将士五十万人镇守,越汉杂处的局面形成,古粤语也就初具规模。然而现代粤语却并不是古粤语独立发展的产物。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它不断受到中原汉语的影响。特别是汉末、唐末、宋末这三个时期,中原汉人络绎不绝地进入岭南,其中不乏名门望族、学士文人。这些人代表着比较先进的文化,来头大,水平高,便使当地土著逐渐汉化,粤语也就一变再变。粤语的成型是渐变的,因为对于岭南来说,大规模的移民其事已久,以后所受之影响不过潜移默化,其间有一个漫长的越汉杂处相互磨合的过程。

渐变的粤语反倒有一种开放的性格。粤语是很有一点“拿来主义”精神的。粤语中外来词汇不少,波(ball,球)啦,恤(shirt,衬衣)啦,的士(taxi,出租车)啦,我们早就耳熟能详。这种现象其他方言中也有,但不如粤语突出,也不像粤语那样喜欢搞“中外合资”,同一个词或词组中,一半外来的,一半土生土长的,还要把那外来的词念成粤语腔。

鸡同鸭讲粤语(和普通话相异度极高的方言:闽语和粤语)

其实这正是粤语的一贯作风。它原本就是中原汉语、当地土话、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的“杂交品种”。直到现在,粤语中还有不少当年“百越杂处”的痕迹。比如“这”说成“呢”,就和壮、侗、傣、黎、布依语相同或近似。又如细想叫捻,抓住叫揿,一团叫一旧,便是壮语。乜、拧等字都念阴调,也和壮语相似。修饰词放在被修饰词后面,比如客人叫人客,干菜叫菜干,公鸡叫鸡公,牯牛叫牛牯,更是壮语的构词特征。汉语和壮语虽然都属汉藏语系,但毕竟不是同一个语族,粤语却能将它们融为一体。这种融会贯通、大而化之的神通,正是粤语和粤语文化的特征。

O_o

热门文章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